商业税等一些特种税也有响应的法条,但暂时并未颁布。

    后续就是具体职务的认命。

    薛大元任内阁大学士兼尚书令,柴犇担任枢密使,甘宪担任廷尉兼刑部尚书,莫俊任兵部、工部、礼部尚书。

    吴仪担任户部尚书兼任梦启城大总管,赵正志担任卫尉,古义担任国子监祭酒兼卫医监祭酒。

    肖柏山任内阁行走兼晋安县大总管,贺方、岳山、刘猛、马亦白等人也各有官职担任。

    至于御史大夫、中书省、门下省等部门暂时空缺,应该说大部分官职都处在空缺状态。

    不是找不到人担任,而是没必要。就他这点人,搞这么多当官的就是浪费人力物力。

    事实上除了多了几个头衔之外,大家干的活儿和之前没有多大区别。

    主要原因还是文易的实力太弱小,治下的百姓也不多,只能先搭空架子。

    哪怕大多数职务都是空着无人担任,也比没有要强。只要架子在就可以慢慢的扩充,总比等事到临头了在做要好的多。

    一项项决议通过,唐国的框架逐渐完整起来,文易很激动其他人也非常兴奋。

    虽然现在还很弱小,但这也意味着他们从一个草台班子步向了正轨。

    他们所追求的荣誉和地位也有了初步的回报,接下来大家的目标就变得更加明确,让唐国变的更强。

    只有这样他们的荣誉才能拥有更高的含金量,地位才能更加稳固。

    其实,实力的强弱要看和谁对比,和晋朝以及北方那些异族势力比确实弱。但和西域三十六国比,一大半都不如此时的他强。

    只是文易志向更远大,没有关起门自嗨的打算,他的对比目标一直是东晋小朝廷,自然觉得自己太弱。

    度量衡也进行了调整,主要是重量单位,一斤改为了十两而不再是十六两。

    会议结束自然是一场盛大的宴会,文易也前所未有的奢侈了一把,各种山珍海味只要有的都摆了上来,大家痛痛快快的大吃大喝了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