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第一步完成之后他们就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了。
然后就陷入了‘乱——打——乱——打——’的死循环里,就像是一道永远无法治愈的伤口,无时无刻不在让朝廷流血。
他也是受限于见识问题,才会认为羁縻地就是朝廷单方面不愿意投入资源导致的。
不过在这个时代来说,能有这样的想法已经算是进步了。
毕竟大多数人都把羁縻地归结于环境恶劣,土人野蛮不服王化之类的,却忘了不投入哪来的产出?
羁縻地就像是垦荒,你还没投入就想收获,做梦呢吧。
唐国在吕宋岛的基建就是前期投入,把路修通沟渠修好,后面迁徙来的百姓沿河沿路居住就可以了。
但这么做有个巨大的缺点,先期投入是个巨大的负担。
文易也是因为有中南半岛的粮食支撑,有不要钱的奴隶干活,才能支撑得起先期投资。
否则他也只能采用唐国刚刚建立时候的老办法,先把村子建起来,再回过头修路挖沟。
搞基建的好处非常多,除了以上说的那些,还能有效挤压土人的活动生存空间。
这些路和沟渠修好后,就相当于是把土地人为划分成了一个个小方格,哪个方格有土人活动,直接围起来清扫就可以了。
这也要得益于文易手下的兵都很擅长山林作战,这一点和其他任何朝廷都不一样。
中原王朝的兵多来自北方,到南方本就水土不服,在让他们钻进深山老林里和当地土人作战,那不是开玩笑吗。
而唐国的兵都习惯了这里的水土,甚至很大一部分本就是俚人、土人转化而来,在丛林作战完全不逊于任何土人。
他们敢钻进丛林和土人作战,也能战而胜之,这是任何中原王朝都不具备的优势。
还有,你不能光用暴力征服,文化上的同化更加重要。
别的王朝就算最开明的君主,也只能做到不歧视,而没有想过主动去同化对方。
然后就陷入了‘乱——打——乱——打——’的死循环里,就像是一道永远无法治愈的伤口,无时无刻不在让朝廷流血。
他也是受限于见识问题,才会认为羁縻地就是朝廷单方面不愿意投入资源导致的。
不过在这个时代来说,能有这样的想法已经算是进步了。
毕竟大多数人都把羁縻地归结于环境恶劣,土人野蛮不服王化之类的,却忘了不投入哪来的产出?
羁縻地就像是垦荒,你还没投入就想收获,做梦呢吧。
唐国在吕宋岛的基建就是前期投入,把路修通沟渠修好,后面迁徙来的百姓沿河沿路居住就可以了。
但这么做有个巨大的缺点,先期投入是个巨大的负担。
文易也是因为有中南半岛的粮食支撑,有不要钱的奴隶干活,才能支撑得起先期投资。
否则他也只能采用唐国刚刚建立时候的老办法,先把村子建起来,再回过头修路挖沟。
搞基建的好处非常多,除了以上说的那些,还能有效挤压土人的活动生存空间。
这些路和沟渠修好后,就相当于是把土地人为划分成了一个个小方格,哪个方格有土人活动,直接围起来清扫就可以了。
这也要得益于文易手下的兵都很擅长山林作战,这一点和其他任何朝廷都不一样。
中原王朝的兵多来自北方,到南方本就水土不服,在让他们钻进深山老林里和当地土人作战,那不是开玩笑吗。
而唐国的兵都习惯了这里的水土,甚至很大一部分本就是俚人、土人转化而来,在丛林作战完全不逊于任何土人。
他们敢钻进丛林和土人作战,也能战而胜之,这是任何中原王朝都不具备的优势。
还有,你不能光用暴力征服,文化上的同化更加重要。
别的王朝就算最开明的君主,也只能做到不歧视,而没有想过主动去同化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