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内,康熙看着一众折子,忽然有些意兴阑珊,问站在一旁的梁九功道:“老四如何了?”

    梁九功躬身回禀:“雍郡王已经醒了,就是还不太能起身,说话也不太清楚,但好在身体已经在慢慢恢复,膝盖上的疮口停止腐烂,慢慢长新肉了。”

    康熙丢下毛笔道:“给朕拿件大氅来,朕想出宫转转。”

    “嗻。”

    梁九功以为皇上是要去看望雍郡王,谁知出了宫,行至街道,康熙忽然下了马车,背着手在街上闲逛,前几日的那场大雪导致路上还有不少积雪,即使天气放晴,依旧挡不住扑面而来的寒意,街道上人迹罕至,一阵冷风吹过,颇有些萧索。

    康熙漫无目的地逛着,两边的店铺大多关着门,他转了转,刚想要回去,就见前面一个拐角处,似乎有人在排队。

    这大冷的天,排的什么队?

    梁九功看出康熙有几分兴趣,便问:“主子,要不要奴才先去打探一番?”

    “不用。”康熙挥了挥手,大跨步往那拐角处走去。

    直至近前,他才发现,原来拐角里头是个巷子,巷子里面排着长长的队伍,全都是衣着破旧,贫苦窘迫之人,每个人手上都拿着一只碗,一双筷。

    “老丈,这是在做什么?”康熙问排在最后面的一个老人。

    这老人一身破旧衣裳,但还算干净,听到康熙问他的话,先是上下扫了他一眼,继而露出一口黄牙,声音沙哑道:

    “这位贵人,前头施粥呢,您呐,怕是不需要。”

    “施粥?”康熙看了眼前头,人群挤挤挨挨的,但都有序排着队,显然这不是临时组成的队伍,有人领了粥出来,他探头看过去,不算稠的粗粮粥,但却满满一大碗。

    康熙道:“这粥份量不小啊,也不知是哪个富贵人家如此有善心啊?”

    老人指了指方才过来时的方向,笑道:“贵人刚才来的时候,大抵是没看见街头店铺上的名字吧,说起来,这家店铺在这里经营十几年了,老头子我不识字,老是不记得全名,只隐约记得,是个什么什么咸?”

    “半日闲。”前头那人回过头,约莫四十来岁的模样,身量瘦小,皮肤黑黄,眼睛倒是亮,笑道:“听说取的什么半日清闲,咱听不懂这文绉绉的话,只知道这家铺子生意好的很,但是吧,十几年没挪过位置,听说就是怕咱们这些冬日里,靠这一碗粥过活的穷苦人家找不到位置。”

    “哦?”康熙挑眉:“阁下的意思是,这家店铺已经在这儿施粥十几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