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这次巡查半个国内市场,朱子顺利用待在销司的这几天,将雷声任职前后,“桂南集团”营销政策文本都带到办公室里,潜心研读了一番。

    对比后朱子顺发现,早期的版本在各项费用使用上,分公司经理有很大的权限,只要未超出集团规定的标准,这些大区负责人可以巧立各种名目,将本该用于市场的费用,可以很容易造花账,落入说不清的去处。

    雷声的新版本,一方面将费用占比大幅压缩,并明确了销司的审核,审批权;也就是说如果不符合标准的费用,他可以一票否决,哪怕即使真得使用在了市场上面。

    从以销售为导向,到控制营销成本利润为导向,雷声的改革方向无疑是正确的。

    但这些老营销们习惯了大手大脚,唯我独尊;难以一下子接受这种“勒脖子”“削藩”的改变,这也就不难理解了。

    朱子顺自从入职销司后,有一个印象特别深刻,雷声作为销司老总,很少与分公司各级营销人员主动去联系,沟通;除了下面呈上来各类申请,报告,在上面阅批之外,总给人一种高冷的感觉。

    雷声的工作日程基本上是在销司,集团总部两点一线。办公桌上总有批阅不完的公文,参加集团,事业部大大小小的会议,在不同媒体,特别是广西自治区,市,县各级电视台出镜,接受采访,宣传,推介“桂南”不凡的成就和产品。

    用日理万机形容雷声不为过,但是对摁下葫芦起了瓢,出现的市场乱象,他尽管心知肚明,却从不亲临一线直面解决。至少自从朱子顺成为雷声左膀右臂那天起,未见他有这方面的任何举动。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雷声是否也像韩信对刘邦所言,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或者更似诸葛孔明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力,亦或是有意藏拙,把自己不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短板,巧妙的分解给属下。

    这些还都不得而知。

    对雷声这个顶头上司,朱子顺到目前,还是云里雾里看不大懂。

    周一,朱子顺和丛辉同乘一辆车前往南宁机场。一路上朱子顺见丛辉心事重重的样子,知道他由于上次出师不利,心理压力有些大。

    “我给你个建议,先易后难。”丛辉的性格,处事方式尽管不是太讨喜,但接触一段时间后,朱子顺看得出,他倒是有一颗敬业的心,只是一直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

    “你说说,朱哥。”称呼的改变,可能也意味着丛辉开始有了一定的反思。

    “南方区域具体的事儿我不是很清楚。”朱子顺说“但X市重新恢复市场,却是马上能看到成效的,你不妨先到那里去。分公司农经理也求之不得,搞定了那里,这一趟差你心里不就有了底嘛。”

    “有道理,有道理。”丛辉舒展开了紧皱的眉头,反过来讨好朱子顺“你去沈阳可得有心理准备,那个罗经理像块儿粪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另外他和这四姐,那五姐都有些说不清的猫腻,你可当心。”

    “嗯,遇到啥情况我会跟你通电话,再请教你。”

    “哥儿俩就别说这话了。”丛辉已经开始从“美企”白领的雅,开始向“俗”转变了“我还是那句话,咱们这些新人得抱团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