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虽然在计划中依然是标准的柏林电影节,但是重要性怎么都没法和这个比,美国才是自由世界的老大不是?

    所以肯定只是和一个制片厂合作,而不是现在这样,加上李旭也不着急,现在心思都在《一九四二》上面,各大制片厂也想效果,所以还在扯皮。

    除此之外,李旭记得一个有趣的小传闻,《红高粱》是张怡谋首次担任导演,没什么权威。而姜闻那个时候,已经在两部电影里担任过男主角,所以关于角色的塑造,没少和张怡谋争吵。

    现在,两个人在《一九四二》相遇,张怡谋依然是首次担任导演,而姜闻则变成了首次担任演员当然,他在这之前已经演过一年时间话剧了。

    所以啊,他们会不会擦出火花,擦出怎样的火花,也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

    雒阳郊外的戏份拍了差不多十二天,主要戏份就是日军进城,河边招揽饥民,以及城外卖儿卖女。

    于是在大年三十的前一天下午,剧组才宣布放假。

    其实河边招揽饥民的戏份可以换在别处拍摄,有没取什么全景,北边的宽阔河流也不少,而且结的冰也会更多,更有冬天的迹象。

    这样一来,既能让镜头显得更真实,也不用担心时间问题。不过李旭觉得,都已经在雒阳了,黄河也就在边上,而且时间顶多就是有些紧张,所以大手一挥,一并拍了就是。

    当然,他也大方,不仅在二十九晚上,在雒阳找了目前最好的餐厅,办了一桌丰盛的团年饭,第二天还给大部分能坐飞机回去的人买了机票。

    那些坐不了飞机的航班不够或者家里偏僻也都是发了红包的,虽说这个年代还有各种票,但是钞票的用处依然是最大的。

    其实发实物是最划算的,但一时也弄不到那么多,而且很多东西也需要批条子,所以还是发钱。

    总之,剧组职员都还很高兴,说实话,李先生的剧组待遇,绝对比特么那些香港剧组好得多,在大陆也算是头一份了。

    然后么,李旭自然是回了燕京,不是参加春晚。

    尽管央视的确有人过来邀请,李旭也颇为意动,但一听到今年是在工人体育场举办,当即婉拒了,他才没兴趣去吹冷风呢。

    或许是奥运会的缘故,加上这几年的春晚都很受欢迎,不知道那个家伙脑抽了,跟王台长提议,将今年的春晚搬到工人体育场去举办。

    所谓好大喜功,不外如是,你们现在有那个技术嘛?你们知道怎么调度嘛?

    事实上,另一个时空里面,85年这台春晚被批得很惨,各种调度失误,现场观众根本听不清楚,参加的歌手、演员一个个顶着寒风在舞台上表演,时候各种骂声,于是央视第二年就乖溜溜的又在演播厅举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