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偷返城的知青已经当了正式工,赖在城里没走的也进了街道的卫生队,老老实实下乡接受了再教育的,带着满身的伤痕回到了阔别依旧的家。

    走时的战天斗地,回时的物是人非,梦想着回到城里的知青们发现,这座城已经不是他们记忆的城。

    小小的街道单位里,早就人满为患,等待分配的知青能排到三里地外。

    父母家人的脸上,也失去了初见时的惊喜,家七八口的人,挤在不到三四十平米的房屋里,睁眼便要为下一顿而奔波。

    踩着阴暗的楼梯上到二层,李贵菊挂上了副教授的职称,便有了和兰教授同层而居的待遇,去年还算宽敞的走廊里,此时到处堆着些柜子橱子脸盆架,楼道上的灯忽闪忽暗,就像记忆中五毛特效的恐怖片场景,沈铁军还没走近,便听到个熟悉的声音“爸,我工作的事儿怎么样了啊?”

    说话的是兰国栋,沈铁军脚步加快,前面的屋门突然打开,一个孩子嚷嚷着冲了出来“哦,放炮喽~”

    “慢点,小心炸到手!”

    迥然有异的口音传来,沈铁军早就听着孩子口音不像是本地人,倒有几分大渣子味,路过门口的时候不由往屋里看了两眼,一个穿着朴素裹着围裙的中年女人,正坐在屋里包饺子。

    “这是新来的老师?”

    脑海中闪过这个念头,此时的平反工作还在进行,一大批的老教授,都在陆续的返回工作岗位,十几年的动乱里想要部解决,没有个年月的时间,那是想都不用想的。

    “铁军,你怎么站在这里?”

    熟悉的声音响起,沈铁军回过头,李贵菊一手拎着条鱼,一手拎着她的公文包,到了面前看了看敞开门的,笑了“李大姐是咱们学校朱校长的爱人,才从东山省回来。李大姐,这是咱们学校78级的研究生沈铁军,今年到我这里过年。”

    李桂芳连忙放下手中的活,知道这是学校的李教授,笑道“李老师,咱们别这么见外,什么校长不校长的,大家都是同事。呦,这就是咱们学校第一个研究生吧…”

    羊外是在64年时建校的,65年招收第一批学生,随着66年运动开始学院停止招生,后面陆续招收了些工农兵大学生,便没有设置研究生班。

    于是78级的沈铁军,便成为了羊外建校以来的第一个研究生,李桂芳笑道“老朱没来的时候,可就说咱们学校最年轻的研究生了,没想到真是一表人才。小沈,李老师,我正在包饺子,过会来吃饺子啊。”

    “谢谢,我那里也准备好了,不打扰李姐忙活了,走了啊~”

    李贵菊从那一小簸箕上收回目光,知道沈铁军家是北方的,去年兰教授还专门给他包了碗饺子,今年便了解了下。

    朱校长来的匆忙,只把最小的孩子带在了身边,那二三十个饺子也就够一家三口吃的,说笑着带着沈铁军往家走,李贵菊推开门便见到儿子正抱着本书看“去,家里来客人了,去给你沈哥倒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