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国考还是省考?

    继承家业,勉强度日亦或无所事事?

    未曾想的太深太远。

    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每个家庭都将大把的资金、精力与希望都寄托在孩子漫长的学业生涯里。

    社会上长期的流传着上好的高中就等于迈进好的大学、好的大学会有好的工作、好的工作会有好的人生。

    无论家庭经济或好或坏,幼儿园要选最优的,小学要上最好的,高中议价也要去重点。

    而很多孩子还埋怨父母,手机没有别人好,衣服没别人贵,家境没有别人殷实…

    从不想渐渐地老去的父母,老黄牛般起早贪黑干着糙累的活,啃着咸菜,穿着破烂的衣服,父母给我们的已经是他们所能给予最好的了。

    但是,何谓好的大学,何谓好的事业,何谓好的人生?

    厚厚的教材、课本、试卷里没告诉我们,社会也绝不会有标准答案,很多事情如此的天经地义顺理成章,似一道亘古不变的真理,不知从何时开始,不知真相却又执着恪守。

    翻开繁重的《报考指南》,厚厚一沓的院校。985、211;公办的,民办的;重点的,普通的,每年都有新成立与被注销的院校,一目扫去竟然有2300余所。

    即便是同一院校还有诸多不同的系别,系还分不同的专业,专业再分不同方向。

    看得晕头转向。

    我曾无数次的想,童稚时父母或是长辈半认真半玩笑的打趣,你长大后考清华还是北大呀,若那时我奶声奶气的说:想上一个民办三表。

    他们的脸上将会展现怎样一番色彩?

    其实还没考试就已然知道结果会是怎样,不光是我,身边的亲人朋友也都内心明了,毕竟三年的成绩与大大小小排名其实极大程度的预示了高考成绩,而我依然幻想奇迹,他们依旧英雄般待阵,陪着我,演完最后一场戏。

    当我被一道道似曾相识又毫无头绪的试题扰的烦杂,抬头望见烈日下学校大门前熙熙攘攘的人群,一眼就认得出栅栏前的爸爸妈妈,生病都不请假的父亲今天特意请假,身材不好的母亲还是穿上了旗开得胜的红旗袍,突然,我很厌恶自己。

    就像明明知道一表志愿毫无可能,还要郑重其事的将其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