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外,还有一个众人都没有说的原因反正已经出兵了,淮北利益巨大,此时都站队,日后也好分润些利益。

    但这般局面下,依旧不乏‘没眼色’之人。

    御史中丞赵鼎,于初三朝会一参兵部尚书王庶、大理寺卿万俟卨‘私调’将士,擅启边衅;二奏大理寺无故羁押淮南经略陈伯康.

    这两件事明面是在参劾王庶和万俟卨,事实上直指幕后主使秦会之,同样也是在暗暗指责朝廷灭齐之策。

    作为拍板人,周帝自然不能背锅,秦会之当廷呵斥赵鼎之后,以‘不敬’之罪将其收押。

    赵鼎被金吾卫拖出垂拱殿前,恸哭劝谏,‘胡虏狼子野心,周齐唇齿,齐亡必伤周,不可灭齐.’

    可这般疾呼,并未改变周廷态度。

    只不过,相比平静的朝堂,民间反应却大了许多。

    初四日,齐国音律大家、在临安游历的梅瑶于居所组织诗会,因梅大家出身齐国,近日又周伐齐之事甚嚣尘上,当日前来的士子远比平日多。

    梅瑶甫一露面,众人便发现她神色比往日要憔悴许多。

    想起近日事件中大周扮演的不光彩角色,大伙不由暗暗叹息。

    席间,有过在淮北旅居经历的士子顾云棠曾道:“梅大家,听说你与那齐国楚王相交莫逆,以大家观之,此次齐国危局,楚王可解否?”

    闻言,梅瑶失神片刻,俏丽脸庞浮现一抹黯然神伤之色,低低道:“小女子此处只品风花,莫论国事.但当年妾身行经淮北时,却偶见楚王一词.”

    “哦?何词?梅大家能否吟来.”

    当即有人追问道,梅瑶稍一沉吟,挤出一丝强笑,道:“也好。”

    说罢,梅瑶轻扫瑶琴,淙淙之声如清泉流水,顿时让室内安静下来,这才轻启檀口唱道:“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梅瑶如今能名冠齐周,少不了齐国楚王以及各位大儒的追捧,但其自身条件和音律方面的极高造诣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不过,梅瑶今日一开口,却一改往日软靡嗓音,无论琴音也好、曲调也罢,清晰蕴含了悲愤不屈,又隐有金戈铁马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