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
诸葛来富先带着诸葛云疏和诸葛云初两人去镇学拜见了王夫子。
大夏国规定,凡是考中县试、府试或院试的读书人,都要在第一时间内与恩师报喜。
其实就是去互相寒暄客套一番,感谢夫子这段时日的教导。
这一次县试,云水镇共有四位学子参加,除了在县试第一场就落榜的陆今安外,剩余的三人都考取了不错的成绩。
想到这里,王夫子看着下首的诸葛云疏和诸葛云初两人越发的满意了。
虽说诸葛云初不是他的学生,但是在县试前也是教导过一段时间的,在王夫子看来,这个孩子的天赋比之王怡和张皓,也是只多不少的。
而对于满意的后辈,王夫子一向大方的很。
就见他从后面的书架上拿出一沓很厚的黄色纸张。
可不要小瞧这些几乎被翻烂的黄纸,这可都是王夫子这段时日,利用关系在平川郡各府各县好不容易弄回来的手抄版邸报。
区别于现代的旧报纸,这个时代的邸报被朝廷严格把控,平民百姓甚至普通的读书人基本接触不到。
诸葛云疏不得不佩服自家夫子的人脉。
这可不是一个县,而是整个平川郡这一年来的重要邸报。
有了这些,诸葛云疏就能很好的了解到朝廷给地方下发的重要公文,也就是政见时务及地方官员变动等重要信息。
诸葛云疏如获至宝,这可是为国为民系统内花积分都买不到的好东西啊。
诸葛云初同样很是激动,虽然她在京城因着爷爷的原因有幸看了不少,但是中央和地方颁布的一些政令还是多有不同的,她知道自己能够阅读这些邸报都是沾了云疏堂妹的光。
在回诸葛村的路上,两人就迫不及待地闷头仔细研究起来,不得不说,这可比四书五经读起来有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