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2

    李卓走在前面,阿六推着轮椅跟在李卓后面。清风园宴饮,李卓还未进去便早已有小厮前去通报。

    此次踏青,李卓是受外公刘秉忠之邀来的月湖亭,朝中要员多数受邀到此。李卓年十五,景安帝至今未立太子,一是景安帝正值壮年,二是元皇后所生之先太子李璋三年前不幸病逝,因此太子之事便耽搁了下来。朝中并非无人着心于立储之事,只是两年前督察院左都御史萧恒曾上奏请立二皇子为太子,被贬谪沧州,此后便无人敢遑论皇储之事。但朝中势力暗暗分作两派,分别是左派以萧中谦为首的二皇子派和右派以刘秉忠为首的三皇子派。

    李宏二十三岁,性情沉稳,为人谦和守礼,颇受百姓拥戴,前年豫州大旱,他亲下豫州,开仓放粮赈灾。据传闻,李宏府中装饰清简,比寻常官员看上去还要清寒,奴仆皆衣着朴素,出行少有人马伺候,不像李卓,跟着的仆人随从都乌泱泱一堆。

    先太子逝后,朝中人莫不以为二皇子会被立为新太子,当时连右相刘秉忠都认为李宏将被立为太子成为下任新帝,毕竟自己的外孙太荒唐。但是御史萧恒贬谪案给了刘秉忠新的希望,君恩难测,或许景安帝就是中意自家的活阎王,有意立李卓为太子呢。于是在萧恒贬谪后,刘秉忠暗中为李卓纠结了一股势力,但凡景安帝有一点暗示李卓为太子的意思,这股暗中不为人知的三皇子派会立刻如春日新笋,一夜之间,破土而出,且声势浩荡。这次踏青明面上是春日闲聚,但暗地里也是一次为李卓拉帮结派的机会。

    宫中皇子亲临,自通报后,各路官员及其亲眷都于清风园门处等待,为首的便是刘秉忠。

    见李卓来了,刘秉忠笑着上前行礼道:“三皇子安,一路上来累了吧?王大人与陈大人在阁内略备了些茶水糕点,还请三皇子与老臣前去。”

    李卓颔首,有些不耐烦道:“又是王实甫和陈守义,在宫学里见到他俩都够烦了,好容易出个宫,还要见他俩,我不去,你也别跟着我,都让开。”

    刘秉忠的笑容僵了一下,但不愧是老丞相,很快调整好了心态,笑道:“贵妃娘娘特意叮嘱老臣要照看好殿下,还请殿下念及贵妃娘娘,莫叫娘娘担心才好。”

    李卓眉头一皱,不管一排行礼的官员及其子弟,自顾自抬腿便要走,见阿六还愣在后面,烦躁地呵斥道:“蠢货,跟上。”

    阿六低头,暗中看了眼右相,开口道:“殿下,娘娘确实吩咐过奴才......”

    此时,刘秉忠注意到轮椅上的苏文锦,第一眼只觉得眼熟,但是没想起来是苏登阁的儿子,看见他腰间别的玉佩,只以为李卓又在胡闹,随便哪里相好的戏子男倌也带来,还放轮椅上推着,真是丢人,他们刘家怎么就出了这么个混世恶霸,偏偏还是皇子,要是自己的儿孙,八条腿都给打折了,哪里还容得他作乱。哎,景安帝是个守成的好君主,可惜太仁厚,对李卓太纵容。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其实他也想偷偷站二皇子派,但左派萧中谦和其门生苏登阁政策与他完全相反,不能纵容他们对昭明瞎改革。李卓顽劣但本性不坏,到时候让他做个逍遥皇帝不问政事,自己把理昭明,一定会让昭明做大做强!更进一步!

    刘秉忠看着苏文锦,假笑道:“这位小公子是?月湖亭未受邀者不得入内,小公子还请回吧。”言罢对贴身仆人阿忠使了个眼色,阿忠即刻便要将苏文锦往外推。

    李卓闻言不怀好意地笑道:“且慢,刘相怎知他未曾受邀,不知其名,不明所以便要撵人,你也太武断了吧。”老东西老管他,还想撵他带的人,要是知道此人是他死对头苏登阁之子,场面一定很精彩。

    苏文锦不慌不忙地朝刘秉忠作揖道:“晚生苏文锦,见过刘丞相,晚生天生腿疾,失礼之处,还望丞相海涵。”这么多人注视着,苏文锦是有些紧张的,但十七年来苏府里受的种种难堪,也让他学会遇事即使内心再慌乱,表面上看着也要镇定。

    见父亲刘秉忠还没反应过来,刘慎明上前行礼笑道:“原来是苏府大公子,百闻不如一见,果真有天人之姿,那首永夜,当真是好诗,此次清风宴,还望苏公子不吝笔墨,让愚兄瞻仰学习一二。”

    苏文锦道:“刘少卿过誉了,不才愚拙,还望少卿不吝赐教。”

    刘秉忠很快反应过来,李卓把苏登阁家大儿子给带来了,虽说此次踏青苏登阁也来了月湖亭,但左派大多会于揽月台处,清风宴也多是右派官员,李卓把左相之子带到清风园,真是......岂有此理,臭小子越来越会气人了!柳直哪会儿景安帝怎么没给他打死!还把他的贺礼给了苏家人!三皇子眼见是废了,要不换个苗栽吧,四皇子病弱,五皇子年幼,圣上啊!怎么就给老臣留了这么颗坏苗子,这么好的太阳,老臣心里凉飕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