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梁公元。”

    余姐和梁公元擦肩而过的时候嘱咐了他一句:“小梁,你好好考试,拿了那证书就和我们不一样了。姐看好你。”说着她便走出了办公室。这句不痛不痒的话却遭来了冯总的一个白眼。

    “你还在考试是吧?”冯总问的漫不经心。

    “嗯,考一个证。”

    “什么证书这么吃香啊?考完以后就和大家都不一样了。说来听听。”

    “CFA证书。”

    “CPA?”

    “不是CPA,是CFA。”

    “我怎么没听过啊?不管是什么证书,来到中国都得入乡随俗是不是,再厉害的考试它也就是块砖罢了。”

    梁公元并没有接话,可是赵总似乎并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在中国做金融讲究的还是人脉和背景,老外那套东西是用不上的。现在我们招聘应届毕业生,更看重的是学校和文凭。如果是社会招聘,背景绝对是王道。哎,现在和你说这些估计你也不明白,以后慢慢就懂了。所以啊,有工作干着要珍惜啊。”

    每个公司都设有行政打杂的岗位,比如高傲的前台吉祥物、慵懒的行政奶妈、以及自命不凡的打印机守护神。说白了,冯总就是这么一类角色。这类岗位对于学历和专业要求都不高,可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它们也是被公司的关系户给牢牢霸占着。

    在梁公元看来,冯总的说教无非是吃不着葡萄嫌葡萄酸的“妒忌”罢了。

    不过有一说一。当年的金融市场,很多衍生品工具都还没有被引入大陆,做空机制的玩法也尚未获准。很难说CFA教材里的那套理论和那些工具能在大浪淘沙的中国资本市场发挥多大的作用。不过梁公元坚信,现在没用的理论不代表在未来也不堪大用。书到用时方恨少,技多不压身才是硬道理。那些在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考中的大学生,不也曾顶着别人费解的目光默默耕耘着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是梁公元心里的台词,可他并没有把话给说出来。

    “你的档案是直接给你还是发到人才市场保管?”冯总随口问了一句,虽然他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交给人才市场吧。”小梁的回答枪毙了那个默认的答案。

    这年头员工多半都是找好了下家再从老东家走人。像梁公元这种裸辞的愣头青还真是不常见。冯总并没有因此多问这个年轻人几句。人到了他这个岁数,好奇心已所剩无几了,正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梁公元拿着离职材料路过来时的办公室,里面空无一人。看来大家都去会议室集中开会了。忽然有一种名为留恋的情绪莫名在心头发酵,慢慢膨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