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和平时期,自是好好捧着林宅,企图在林宅这里沾点好处。这匈奴人就要打来了,凭啥他们好好的去逃命,而自己却忙忙乎乎的不知所措,天都要塌了?

    而且,林宅反应这么迅速,是不是提前知道了什么?

    是不是早就知道信儿了,却不告诉他们,就看着他们像蝼蚁一样奔波?

    把他们耍的团团转,自己却想高高在上的走?

    哪有这样的好事儿?

    没门儿!

    其实,这些事情,光老太爷和老民叔早就说过了,是他们不当回事儿,没有准备。提前做准备的,也就那么几家。

    这个时候,回想起来,满是后悔和自责。

    可是他们要的可不是自责,他们得找一个为这件事买单的人,而林宅却是最好的出气筒。谁让她们是最先收拾好东西走的人呢?

    任何时候,都不缺少眼红牙酸看不得别人好的人,这河下村尤其多。

    其中,又以闫翠梅和楚吴氏为甚。

    “你们不准走,你们先得了消息不告诉我们,自己先逃命,还是不是人啊?缺德的东西,把马车给我们留下。”

    “对,把马车留下,拉着我们出去,否则你们也别想走。”

    “车上的东西就当给我们赔罪了,另外再给我们每人一百两压惊银子。”

    就是这个时候,她们都不忘讹人骗钱,也是够贪财了。

    她们身后,还跟着一些平时与林宅不对付的人,正好挡住了大路,林宅的马车过不去。

    “哟,这李大爷是攀上高枝儿了,还跟着林家的车队一块走,看把他们祖孙俩风光的,都不认识我们了。”

    “哼,狗仗人势的东西,不过是一时风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