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诊所除了望远镜、照相机,并没有搜到其他间谍工具,但我们对附近的居民户籍做了初步筛查,怀疑他的监视对象应该是黎忍涛少将。”

    特务处行动科,张义正给副科长王新亨汇报工作。

    “黎忍涛?”王新亨挑了挑眉,讶然道:

    “这可是一个冉冉升起的年轻将领。”

    “科长认识此人?”

    “32岁的少将想不认识都难他29岁就已经是陆军少将了。”王新亨感叹一声,娓娓道来。

    黎忍涛是云南人,家境富裕,从小聪明好学,16岁考上了华清大学。

    在校期间刻苦学习,但看到国家日益衰落,军阀混战,感叹百无一用是书生,于是果断弃笔从戎,学习军事。

    他先是公费进入和西点军校齐名的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毕业后又辗转去了德国,在德国陆军参谋大学选学了当时特别冷门的化学兵专业。

    当时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去并不久,在同盟国和协约国的作战中,毒气战已经出现,且威力巨大,虽然后来签订的“日内瓦公约”中禁止使用化学武器,然而效果有限。

    战争就是摧毁和掠夺,谁会把一纸条文放在眼里。

    正是有感于毒气战的可怕,黎忍涛认为中国必须了解化学武器,而且日本一直在秘密研制毒气弹等化学武器,所以中国也应该有。

    学成归国之后,黎忍涛在金陵军政部任职中校参谋,而他一贯养成的勤奋和灵活,迅速引起了军政部长何敬之的注意,后者主动请黎忍涛吃饭拉拢他。

    然而两人根本就不是一路人,尤其是何某人对日本人卑躬屈膝的态度,更是让黎忍涛不齿。

    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开始侵略中国,得知消息的黎忍涛立刻向何某人上书,请求组建化学兵、特种兵兵种,积极应对日军威胁。

    然而等来的却是何某人的一通训斥,认为他太年轻了,根本不能从整体上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这年头,一般提的问题不会解决,但提问题的人,一定会被解决。

    何某人对黎忍涛的一再请求不厌其烦,迅速让他靠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