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抵达迁安,傅淳儿先到县礼房填录祖上三代姓名,出身,籍贯,本经,具保人……写好后由礼房收着。

    梅娘虽明面上是傅家的良妾,但因为一直在外面没名没分地养着,回府后也很快被赶回了乡下,别说族谱上没她的名字,就连户籍上也是孑立独身,子女那一栏将傅淳儿填成了养女。

    也就是说,不仅她的“养母”和傅家攀不上关系,就连自己目前也一样。

    县衙外贴上了告示,二月十三日县试。

    原本这段时间是元宵佳节,却也被考试的紧张气氛冲淡了。

    上官皓将她送到迁安县后,也没急着走,反而在客栈落住了,白天时常会来傅淳儿这边讲一些策论的重点。

    傅淳儿基础扎实,上官皓的帮助更是令她如虎添翼。两人经常在院子中间烹茶谈经,并无逾矩,周围的邻居们也都看在眼里。

    “最近朝廷的大事就是鞑靼犯边,迁安县的大事是地震和粮税,考试范围会围绕这些展开,童生试不会要求你们写多么高瞻远瞩的策论,只要顺着朝廷的政令写,再加上一些引申即可。”

    上官皓说着,取出了几篇案首闱墨,其中有一篇还是他当初考童生时写的,放在最后面。

    傅淳儿翻了翻,忽然觉得有些眼熟,在脑海里偷偷问:“系统,这些不就是艾拍德里面收录的文章吗?”

    艾拍德=ipad。

    系统:[那当然,系统出品,必属精品。就拿《四书五经大全》来说,在迁安县内,只有县学里才有完整的一套。还有被朝廷屡禁不止的押题卷《京华日抄》,就连京城里的学子都不一定能看全,更别提收录的那些前朝后世的精华了。]

    [宿主,你所拥有的资料库可以说吊打整个大夏朝,此次县试案首非你莫属。]

    傅淳儿有些震撼,只是还是有那么一丝不真切感。

    仿佛上辈子受到的磨难,终于在这一世苦尽甘来了……

    终于到了上考场这一天。

    傅淳儿第一次考科举,没有经验,只知道凌晨三更就要入考场,夜里听到梆子声便开始准备动身,此时,大门忽然被敲响了。

    “上官公子,你怎么来了?”傅淳儿微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