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启安把厉元朗叫来,组织部长郑令文也在场。

    厉元朗一下子就明白,这次聊的内容是什么了。

    就是确定人事调整的大方向。

    郑令文好按照郭启安的意思,进行调整。

    郭启安率先表态,“我看,奂宁市的调整不宜过大,个别位置微调即可。距离高原调过去才几个月,那边刚趋于稳定,还是保持现有局面为好。”

    厉元朗赞同,“郭书记考虑全面,我没意见。”

    紧接着,郭启安又提到三个地方,分别是古台市、高休市以及展德市。

    恰恰这三个地方,令厉元朗印象最为深刻。

    古台市的君流河出现管涌险情,还是厉元朗亲临现场,指挥救灾抢险。

    高休市更不用说,稻田地里搞装修,就是出自这里。

    至于展德市,厉元朗从那里回来不久。

    总而言之,这三个地级城市,都存在不小问题。

    郑令文做着记录,郭启安的态度,他一定要记清楚,免得出偏差。

    郭启安继续说:“郑秉权年龄不小,是时候做出调整。赵汉举更不用说,他发明的在稻田地里搞名头那一套,让人记忆犹新。”

    侧脸看了看厉元朗,又说:“你去展德仅仅一天工夫,就发现不少问题,葛方连和彭发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省委必须要有个态度。”

    这番话,明眼人都瞧得出来,最起码,郑秉权、赵汉举和葛方连三人,现有位置是要动了。

    郑令文停下笔,抬头问道:“郭书记,省委的意思是……”

    这话说得隐晦,无外乎征求郭启安的想法,三个地方的书记一旦调整,那可是空出来三个举足轻重的岗位,要有合适人选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