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放要投军。

    池二憨不答应。

    刘放坚持投军。

    池二憨偏偏不答应。

    这两个都是倔驴性子。

    一杠上,就是不解之局。

    原本池二憨是无须理会这么个年龄超标,且满目痞气的刘放的。

    池二憨生平最不喜这种泼皮,他喜欢的是象吴争这样,既读书识字,又能领兵打仗的“儒将”。

    在池二憨看来,只有象少爷这样的文武全才,那才叫人中翘楚。

    象刘放这样的,给他提鞋都觉得满身不自在。

    可池二憨也没办法,满地的尸体,哀鸣的伤马,人家的功劳就放在那,加上衡阳镇确实因此次战乱而毁,有道是我不杀伯仁,伯仁终因我而死。

    如果不是北伐军途经衡阳镇,或许这幕惨剧就不会发生。

    再则,以这个时代的人,在这种家破人亡的困境下,等于是断了生计。

    池二憨也不忍心,让这些刚刚立下大功的“功臣”们自生自灭吧。

    而刘放及他的手下,那是铁了心地要入伍,衡阳镇已经毁了,他们再无牵挂之人。

    这么一来,双方僵持住了。

    而这时,刘放说了一句话,“将军,不管是扬州府还是凤阳府,你一定没有我等熟悉……允准我们参军,你一定不会吃亏!”

    听听,听听,这叫什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