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争闻听能不动容吗?

    在南京城破后,清军统帅豫亲王多铎和宁死不降的弘光朝礼部主事黄端伯之间有过一段对话,颇能反映马士英的气节。

    黄端伯听说赵之龙、钱谦益等人献门率众投降,在城门大书数字“大明礼部仪制司主事黄端伯不降”因而被抓捕。

    在审问中多铎拍案叱喝:“你认为弘光帝是何种人物,想为他一死?”

    黄端伯朗言:“皇帝圣明!”

    多铎问:“马士英,又怎样呢?”

    黄端伯:“马士英,忠臣、贤相也!”

    多铎又可气又可笑,问:“马士英乃大奸臣,何得为忠、贤?”

    黄端伯说:“马士英不降,当然是忠臣。马士英拥送太后入浙江,当然是贤相。”

    他指着已经剃发易服的赵之龙等人说:“这些人才是不忠不孝之人。”

    吴争同意这样的说法。

    马士英确实有罪,单就贪腐、渎职之罪,就足以杀了他。

    可对于他坚持抗清的气节,就算最大的罪,吴争都愿意救他一命。

    不容易啊,忠臣死节,还能博个身后名,可马士英生被人骂,死依然被人骂,特别是清廷之后的《奸臣录》,更是将马士英之名排在前列。

    面对这个依旧一身僧衣的奸臣,吴争没有说话,就这么打量着。

    到杭州前,吴争令厉如海将马士英带来。

    在上岸前,吴争需要得到马士英一个明确的态度,这个态度左右着吴争对马士英的安置,究竟是重用还是给个高官虚职养起来。

    舱中只有吴争和马士英,吴争遣走了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