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面儿上已松口延缓了审案的期限,暗道里却又将他与元佐不动声色地放在了夺储这座天平的两端,动不了、挪不得,切切实实地将他刚刚才燃起的一点希望又扑灭了彻底。

    官家口谕还是被元侃原封不动地捎至元佐身处。这样一条不好不坏不惊不喜的消息,于不同人来说,便是冬天响晴与夏日艳阳的区别。

    元佐前日从宫中退出之后,以为父子之间说过的话、争过的口舌,让二人间仅存的颜面抓破得彻底。

    殊不知,同样是在初夏燥热的这个午后,从廊下尽头、树干阴蔽处远远迎来的,竟是那日在开封府衙与自己针锋相对的三弟元侃。

    更未料见的,还有他亲身带下的官家口谕。

    微躬身躯的元佐,听罢元侃口中念词,满脸惊愕。

    不晓得是不是微风拂过枝叶,挡住了元佐半边侧脸的光线,还是元佐看到元侃这个不速之客到访,还未安定下来的心绪,此时瞧在元侃眼中的元佐,显出了不一般的喜忧之色。

    “恭喜哥哥荣升大理寺卿,一掌实权!”元侃见眼前安静无声,主动打破尴尬道。

    先不管此话是不是虚情假意,光元侃这句话中的奉承意及酸腐味儿,已然让元佐听了真切。

    元佐轻轻直起身子,对上元侃皮笑肉不动:“三弟今儿这个来回可是劳烦了!为兄也不懂父皇此举何意。”

    元佐说着说着,向前欺近了两步复又说道,“三弟刚从宫中出来,想来父亲定是与你说白了,为兄恳请三弟指点一二。”

    “哥哥真是说笑了,我不过是进宫请安,父皇就颁了这道口谕,让我速速转告哥哥。”元侃淡定接上对面故意抛来的难题,一脸谄媚道。

    元佐微微一笑,倒是无话。

    “哎!我不过就充作个跑腿的,哪有哥哥好命,父亲先想到的可还是您!”见其不应,元侃复又加了把柴。

    “三弟谬赞。三弟你说,父皇这道口谕莫不是想让我这个做兄长的,在审顺天酒楼这桩案子上能悉心辅佐于你,好还段掌柜一个清明?”

    柴火越焰越高,二人你推我搡间都不愿低头买账。这让本就酷暑难挡的夏日午后,又一阵热浪翻滚。

    “哥哥此话确实有理。

    只不过,你我皆知如今的大理寺不比昔日,断不是人人能担的好差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