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计谋的两面”(2/5)
庸宴:“当时禁军不听指挥,四大营又都是表面忠诚,背地里各为其主;瓷学唯一的倚仗不过两个,一是你一手平衡着的三十三郡地方守军,二就是尚在南疆征战的南境军。两者去其一,沐王和宣王就有底气动手了。”
秦桥:“但一开始的计划里,你是不返京的对吧?”
“对,”庸宴说道:“我会盘踞在南疆不走,上书‘逼迫’瓷学给我封王;瓷学则会挑个反对封王的权臣扶持,沐王和宣王最好的时机就来了——我不在京城,你又被那新上位的权臣压制。带着兵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直接杀进妙都,干脆利落。”
秦桥:“然后你再和瓷学联合,他带着禁军在里面,你带着南境军在外面,直接将叛军两面围堵包成饺子。”
这套计划缜密有秩,是瓷学和秦桥反复议定过的。她之所以要听庸宴说一遍,是想知道瓷学与庸宴商定的时候有没有做什么改动。
现在看来,确实没有。
庸宴:“但是你也知道,我正要上书请封王的时候,事情出了一些变动。”
出了一个不大不小,却足以改变局势的变故——
最后一位异姓王秦氏,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起兵谋反了。
这一代的秦王整日里求仙问道,是最“清静无为”的一个,因此一开始谁也没提防他。而且这谋逆也谋得非常有仙气——
叛军根本没出兵攻打旁边的州府,三秦之地历来为秦氏把持,朝廷只是派了些官员在三秦监督辅助;
秦家把这些官员一杀,将三秦围得如铁桶一般,竟是根本没打算往妙都打,就打算在他自己那片地方自立为王了。
有趣的是,秦家其实根本用不着自立,因为他本身就是王。
庸宴:“我多番探查无果,只能猜测是老秦王怕你早晚有一天要清算到秦氏身上,所以挑了这么一个时机自立,其实为的是自保。”
只是这一来,庸宴就必须带兵从南境出来——
妙都本就空虚,能匀出一个文错来带点人去平叛就不错了,更不要说就他那点人,与其说是平乱,不如说是去送菜,庸宴只能亲自带着人去跑了一趟;速战速决平了秦氏之乱,他就快马加鞭赶去了丰州和大部队汇合。
庸宴再次牵过她,两只大手将她嫩白柔软的手握在掌心,无声地传达着愧疚和暖意:
“你受秦氏谋逆连累,瓷学不能不给群臣一个交待;我一回京,又不知该如何更进一步的‘骄狂’——最后只能想了这么一个办法,把你要到我手上做小奴,既全了我这场戏,又给你和瓷学一个台阶下。”
秦桥:“但一开始的计划里,你是不返京的对吧?”
“对,”庸宴说道:“我会盘踞在南疆不走,上书‘逼迫’瓷学给我封王;瓷学则会挑个反对封王的权臣扶持,沐王和宣王最好的时机就来了——我不在京城,你又被那新上位的权臣压制。带着兵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直接杀进妙都,干脆利落。”
秦桥:“然后你再和瓷学联合,他带着禁军在里面,你带着南境军在外面,直接将叛军两面围堵包成饺子。”
这套计划缜密有秩,是瓷学和秦桥反复议定过的。她之所以要听庸宴说一遍,是想知道瓷学与庸宴商定的时候有没有做什么改动。
现在看来,确实没有。
庸宴:“但是你也知道,我正要上书请封王的时候,事情出了一些变动。”
出了一个不大不小,却足以改变局势的变故——
最后一位异姓王秦氏,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起兵谋反了。
这一代的秦王整日里求仙问道,是最“清静无为”的一个,因此一开始谁也没提防他。而且这谋逆也谋得非常有仙气——
叛军根本没出兵攻打旁边的州府,三秦之地历来为秦氏把持,朝廷只是派了些官员在三秦监督辅助;
秦家把这些官员一杀,将三秦围得如铁桶一般,竟是根本没打算往妙都打,就打算在他自己那片地方自立为王了。
有趣的是,秦家其实根本用不着自立,因为他本身就是王。
庸宴:“我多番探查无果,只能猜测是老秦王怕你早晚有一天要清算到秦氏身上,所以挑了这么一个时机自立,其实为的是自保。”
只是这一来,庸宴就必须带兵从南境出来——
妙都本就空虚,能匀出一个文错来带点人去平叛就不错了,更不要说就他那点人,与其说是平乱,不如说是去送菜,庸宴只能亲自带着人去跑了一趟;速战速决平了秦氏之乱,他就快马加鞭赶去了丰州和大部队汇合。
庸宴再次牵过她,两只大手将她嫩白柔软的手握在掌心,无声地传达着愧疚和暖意:
“你受秦氏谋逆连累,瓷学不能不给群臣一个交待;我一回京,又不知该如何更进一步的‘骄狂’——最后只能想了这么一个办法,把你要到我手上做小奴,既全了我这场戏,又给你和瓷学一个台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