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莓用的地膜需要颜色深、不透明的那一种,这样才可以防止盖在地膜下面的杂草吸收阳光生长起来。

    育苗用的地膜,需要那种透光性能特别好的。一般都是很薄的那一种透明薄膜。

    盖的时候需要特别的注意,不能让地里的石头等尖利的东西把薄膜给割破了,那样会影响薄膜的保温性能。

    但是也不能用很厚的地膜来覆盖,薄膜的厚度会影响到它的透光,等种子发芽长出来以后,透光性太差也会影响到秧苗的生长。

    其实在这之前,还需要把地垄浇湿,在种子长出来以前,一般都是不会把地膜揭开的。那样就不可以给浇水。

    而在这一段时间里面,土壤里面的水分会不断地蒸发上面,在薄膜上面形成水滴,最后用落回土壤里面。

    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地造成土壤水分的丢失。所以在下种以前浇水是一道很重要的准备工作。

    每次在撒种子以前,都会用洒水壶给土壤烧水一两次。每次洒水都要把土壤浇透,但是也不能太多,等水分都浸透土壤,并且土壤的表面看上去不是很湿的时候,就可以撒种子了。

    把种子撒好,盖上地膜以后,还需要在地膜上面起小拱。

    一垄地一般的宽度都会在一米左右,一般都是根据大棚的宽度来平均分配的。以前没有用营养盘育苗的时候,六米宽的大棚一般都是分成四垄。

    除了留出来供人行走的过道以外,每一垄的宽度一般都在一米二三左右。

    起小拱一般都是用山上砍下来的竹子,把竹子切成两米五左右的一段一段的。

    再把切好的竹子用刀片成一条条的竹条。每一块竹条的宽度一般都在两个厘米多一点。然后再把竹片的两端稍微削尖一点。这样等下往地里插的时候,就可以省力很多了。

    不过有很多人都会用火把片好的竹条烧一下,这样竹条的韧性会好很多,就算是用好几年也不会变脆,随便弯一下就会断掉。

    没有烧过的竹条一般用一次就不能用了,会很快的变脆。

    隔二尺远的距离,就需要插一根竹条。育苗的地垄宽度一般都差不多,只不过长度就只能根据大棚的长度来定了。

    吴飞家里的地还算是大的,大棚可以建的长一点,像现在的这个大棚,长度都差不多有50是多米了。一垄过去,差不多需要一百五十块竹片。

    每年做大棚,都需要砍不少的竹子。还好,吴飞家山上有一片很大的竹林,每年砍一次,一次几十根那是砍多少年都砍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