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的年纪比杨大山还要高,叫杨志顺一声小伙子也没毛病。

    可是,怎么就咋听咋别扭呢?

    杨志远和杨志顺傻愣愣的站在原地,他们已经别老人丢出的三千两天价给砸晕了。

    在辰江村,一家子缩衣减食,一年到头能赞下三四两银子就不错了,别说是三千两,就是三百两他们也没见到过啊!

    一旁的杨舒宁吃着点心,点了点头,三千两比她预计的价格高了许多。

    她本以为,就顺宜县的经济水平,能卖个一千多两也就顶天了。

    看来,她对这里的人认识还是不足啊!

    老人见杨志顺两兄弟不说话,还以为他们不满意这个价格,他又加了一千两,“那就四千两,只要你们把人参卖给我,价钱好商量!”

    杨舒宁挑了挑眉,这老头是个好医者,却不是个合格的商人。

    “啊?”刚一回神,又被老人丢出的价格吓了一跳,杨志顺转头看向悠哉吃点心喝茶的闺女,让她拿主意。

    杨舒宁朝他点点头,同意了。

    以老头的表现,确实可以再提一提价格,不过她可不是贪得无厌的人,凡事过犹不及,差不多就行了。

    见闺女同意,杨志顺对老人点点头,“就依老人家所言,人参我们卖!”

    “好好好,小八,快去取四千两银子来!”老人一连说了三个好,可见他此时的心情十分的好。

    刚领他们进来的伙计,也就是小八,被老人一喊才回过神,应了一声迷迷糊糊的就出去了。

    小八考虑周全,取来了三张一千两,一张五百两,四张一百两的银票,一个五十两的银锭,其余五十两则是碎银子。

    如此便于他们携带,也便于花用。

    “这里是四千两银子,你们点点。”小八恭敬的把银子递给杨志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