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接下来,酒厂的事情,就要靠你去弄了。”送走吴云锋和孙海群,李南对李晨道。

    李晨点点头,道:“小南,我知道该怎么做,现在路都已经打通了,接下来的事情就要好办一些,这段时间,我会尽可能地跟厂里的那些老人多联系,先打好基础,到时候接手酒厂以后,该返聘回来的就早点返聘回来。”

    李南道:“对于酒厂,我们都没有经验,所以那些老人,要好好用起来,我相信他们还是愿意看到酒厂再次红火起来。特别是之前,他们对于酒厂的发展极不满意,但是说话又不管用,你接受以后,对他们态度好一些,谦虚以后,他们心理上得到满足,又有经济利益,干事情来,肯定很有积极性。另外,对于技术核心人物,你要将他们笼络好,工资方面,适当提高一些。嗯,还有酒厂的体制要彻底改变一下,以前一直都是计划经济那一套,基层工人、销售人员拼死拼活地干,收入都不会多高,很容易打消他们的积极性,以后要提高销售人员的收入,基本工资可以不高,但是一定要有销售提成,这样只要愿意干事,能够干出成绩来的人,就会拼命地去干。总体局面就是,只要销售人员肯干,收入要不低于中层管理人员,甚至高于酒厂中层管理人员都没有问题,毕竟这是他们辛辛苦苦赚来的。”

    李晨有些担心地道:“可是如果中层管理人员收入低了,他们只怕也不满意!”

    李南冷笑道:“首先,中层管理人员至少不会像销售人员那样辛苦,其次如果哪个中层管理人员不满,也可以去干销售嘛,只要他干得多,一样可以得得多。当然了,对于管理上确实本事的人,也要区别对待,可以提起来帮你管理酒厂。不过,最开始,最好还是找一两个德高望重的人来当你副手,他们的收入可以不高,但是你可以多授权给他们,让他们能够感受到真正说话管用……”

    李晨认真记着李南所讲的这些,感叹道:“小南,看来还是要多读书才行,有些东西,我也只是模模糊糊地想到,听你一分析,就清楚多了。”

    李南道:“我说的这些,也是纸上谈兵而已,关键还是要你在平时多摸索,等酒厂发展稳定以后,你也可以去读些工商管理方面的课程,学些系统性的东西,顺便结识更多的人脉。”

    李晨笑道:“我倒是想,不过暂时还是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酒厂拿下来以后,首先要想的就是如何把酒厂维持下去,我想先把库存的酒卖出去,这样的话,可以解决燃眉之急。”

    李南点头道:“嗯,库存的酒,你可以在陈酿方面多宣传,毕竟这些酒确实是储存了不少时间的,要舍得打广告,也不要仅限于武阳市,可以去天都市看看。其实如果可能的话,我觉得那些最老的绿豆酒,不要急着处理,到时候设计好包装,打好广告,价格可以翻倍地卖。”

    在李南的印象中,红星酒厂的绿豆酒虽然当年销路不错,但是价格并不贵,几块钱一瓶,瓶子也很简单,就是那种玻璃瓶,上面贴一个很简陋印刷质量很差的标签。

    这样子很显然不适合在现在销售了,现在的东西,无论质量怎么样,首先包装都是很诱人的,其次宣传也做得很好,简直是吹得天花乱坠。

    红星酒厂的绿豆酒质量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还是真正的陈酿,所以只要配合好的包装、宣传,每瓶卖个几十块甚至是上百块,都是没有问题的,这样一来,绿豆酒的利润也就成倍地提升了。

    而且,据李南的了解,现在市面上基本上看不到绿豆酒了,那么红星酒厂面临的竞争也要小很多,相当于找到了一个细分市场。

    李南将自己的思考详细地给李晨说了一下,李晨也觉得十分地有道理。

    “只是,关键还是资金问题,拿下酒厂,我已经是负债累累了,还要维持酒厂的正常经营,那么绿豆酒的开发宣传,资金没地方来啊!”李晨愁眉苦脸地道。

    李南想了一下,道:“要拿下酒厂,能够抵押出去贷款的资产都抵押了,那就只有两条路,一是找人入股,让出一部分股份;二是集资,让厂里面的人凑钱,实际上也是分散股份的一个办法,只不过集资的话,有两个难题,一是酒厂的现状,只怕很少有人愿意拿出太多的钱来,二是有些人也拿不出钱。”

    李晨道:“暂时也只能这样了,实在不行就找人如果就行了,我估计至少要二十多万,才能面前够,按照酒厂的净资产来算的话,差不多就是二十的股份。另外,除了绿豆酒,还有七八吨高度高粱酒,应该可以卖个几万块钱。”

    “嗯,这个事情再想想吧,关键是要知道合适的人来入股。”李南道,其实在李南看来,找到合适的人或者企业来入股,对酒厂的发展也是有利的,因为可以因此吸收一些资源或者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