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王如龙自万历二年以来,就一直缠绵病榻,加上年纪也大了,体力精力都大不如前了。公子很可能会让他担任名义上的舰队指挥官,却不许他在一线作战。

    别看这帮家伙平日里很讲上下尊卑,但一个个心都野得很,见老王眼看要退了,谁不想取而代之?

    所以一个个都使出浑身解数,又跟手下参谋合计,憋出一套满意的作战计划,才拿到兵棋室去推演,只求能笑到最后。

    轮番推演完毕,又经过一天的评议,第六天由金科公布了五人的得分。

    其中最高的是王如龙,其次是林凤,然后是项学海、海尔弟和辛飞……

    “经过裁判组计算得出,王如龙方案,十次推演中有五次歼敌60%,两次歼敌70%,两次歼敌50%,一次歼敌80%,综合战损比,最后评分85分。”

    “林凤的方案,有五次歼敌20%,四次歼敌90%,一次歼敌100%,综合战损比,最后评分80分。”

    其余三位的评分大差不差,都在70分左右,大概率歼敌四到五成的样子。

    三位自然多多少少有些不服,尤其是林凤的战绩,加权平均一下比他们都低,凭什么得分比他们高?

    难道就因为她……

    不过当进入战术公开点评阶段时,他们也大概明白个种原因了。

    王如龙和林凤制定的战术,很有相似之处。都是打破常规,大胆穿插、击溃敌军后再进行追击。

    海警舰队师承葡萄牙,自组建之初便严格要求舰队,在战斗中保持一字纵队向敌舰射击。直至敌军被消灭或撤退,才可由最高指挥官决定,是否可以放弃队形,展开追击。

    项学海、辛飞和海尔弟三人都是经验丰富的海警缔造者。在过去十年里,他们一直坚持这套战法,未尝一败,为集团打下如今这万里海疆。自然将保持战列线奉为圭臬,厌恶不顾队形的混战了。

    这种战术当然没错,它可以在基本零伤亡的情况下,轻松消灭比自己弱小的敌军。哪怕遇上是旗鼓相当的对手,也能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利用射程和火力的优势,通过长时间的炮击战胜敌军。

    所以三位司令官的作战计划,尽管都有很大胆的策略。比如项学海将舰队一分为二、前后相继,呈‘人’字形抢上风。这样不管西班牙舰队如何机动,都有大量的战舰出于‘丁’字尾的劣势位置。

    但三人都不约而同的要求保持队形和距离,直到追击过程中耗光敌军炮弹才会打散队形,自由进攻。

    是以他们都能取胜,但问题是战斗耗时太长,逃脱的敌舰太多。西班牙大帆船也都皮糙肉厚,船体很难被远距离射击破坏。担任西班牙指挥官的金科和马应龙又一心逃窜,自然能避免被全歼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