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摊出来的是一匹月白色的缎子,上面用银线绣满了海棠缠枝的花样,虽然是素色缎子,可是在阳光下居然闪着流动的光。
司棋就不禁叹道:“这么美的料子,做裙子都不知道拿什么来配她。”
迎春拿料子在司棋身上比了比,笑道:“再好的东西也总有能配的。”
娟儿就趁机把陈嬷嬷的话说了出来,司棋听完脸气的通红,“为了照顾姑娘未出生的弟弟,她——她以为她是谁!从未听过还有姑娘要去照顾姨娘的道理,也太不要脸了!”
迎春听了也不由对这陈嬷嬷的脸皮叹为观止,不过她却没有当回事儿,一边同司棋道:“我瞧着刚才那匹布适合做湘裙,做的长点儿,裙拖六幅湘江水,上面再绣些水波纹就更好了。”一面又轻描淡写的同娟儿说,“你去说给陈妈妈,就说我心中自然也是惦着妈妈的,可是现在我身边都是老祖宗说了算,若妈妈真的有心,不妨去求了老祖宗,我再在一旁敲敲边鼓,自然能让妈妈如意。”
陈嬷嬷前后干的那些事情,若是被贾母知道,只怕立刻就要被赶出去的。司棋听了就偷笑,娟儿也无所谓,就这样去回了话。
那陈嬷嬷自然不敢去求贾母,只得灰溜溜的回去了。
不过陈嬷嬷的事情到底只是插曲,这些事情其实都和迎春没有多大关系了,一旦住进了贾母的院子,东院的事情,仿佛就隔了一层。
倒是之前一直不大见过的贾琏,现在反而接触的多了些。毕竟贾琏从前是不好日日去给邢夫人请安的,可贾母这里晨昏定省却是免不了的。两人既然见面机会多了,迎春就偶尔借机给贾琏送些荷包络子之类的东西。倒让贾琏对迎春的印象好了不少。毕竟迎春生母黄姨娘进府的时候,他母亲早就已经去了,所以贾琏对迎春倒没什么恶感。
三年的时间一晃而过。
迎春成了八九岁的小姑娘。已经可以看出其人长相肖似其母,杏眼桃腮,肤若鹅脂。
因为贾府上下都出了孝期,所以不免忙碌了起来。
不过这种忙碌大部分都是在外院。如贾赦、贾政出了孝期,不免要四处走动。而贾政因为之前被封了从五品的工部员外郎,一旦走马上任,上司同僚处不免要一一打点。
还有贾府的欠银之事,之前贾代善丧事刚过之时,贾赦贾政遵照贾代善的遗命,先还了十万两。剩下的按照贾代善的吩咐,应当出孝了再还。二人一是要商量卖些什么东西,再就是要商量这次该还多少。
对此,二人也是颇有些争执。依着贾政的想法,老父既然说若是欠银不还清,其在九泉下也不得安息,那至少也该还十几二十万的。剩下过个一两年也应该陆续还了。
贾赦却是另一种想法。眼见贾府恩宠如前,不免起了心思,想要少还一些,手上也多留一些。话也说的直接,“二弟,工部员外郎是难得的肥差,一年少说也要有十万两的好处,就是四处打点,自己落下五万两也不算难事吧。你这工部员外郎本就是皇上想着咱家还欠着银子,让你从中落些好处,好还府上亏空的。因此你在任上就是有些出息也该算是公中的。要是现在一气儿把欠银都还了,那你任上的出息是算你二房的还是公中的?若是算你自家的,那你现在还钱就是拿公中的银子做人情。若是算公中的,那更该慢慢还了。”
贾政一个端方君子,被贾赦拿话一激,还能如何,也只好妥协,想着过后慢慢谋划。
凡此种种,皆是外院之事。而内院贾母等妇人所想,也不过是出了孝期,正好再做些合身的新衣,到时候好出去走动。有钱的还要想着打几套时兴的头面,没钱的也想着把以前的旧首饰拿出去炸一炸,好显得新些。
司棋就不禁叹道:“这么美的料子,做裙子都不知道拿什么来配她。”
迎春拿料子在司棋身上比了比,笑道:“再好的东西也总有能配的。”
娟儿就趁机把陈嬷嬷的话说了出来,司棋听完脸气的通红,“为了照顾姑娘未出生的弟弟,她——她以为她是谁!从未听过还有姑娘要去照顾姨娘的道理,也太不要脸了!”
迎春听了也不由对这陈嬷嬷的脸皮叹为观止,不过她却没有当回事儿,一边同司棋道:“我瞧着刚才那匹布适合做湘裙,做的长点儿,裙拖六幅湘江水,上面再绣些水波纹就更好了。”一面又轻描淡写的同娟儿说,“你去说给陈妈妈,就说我心中自然也是惦着妈妈的,可是现在我身边都是老祖宗说了算,若妈妈真的有心,不妨去求了老祖宗,我再在一旁敲敲边鼓,自然能让妈妈如意。”
陈嬷嬷前后干的那些事情,若是被贾母知道,只怕立刻就要被赶出去的。司棋听了就偷笑,娟儿也无所谓,就这样去回了话。
那陈嬷嬷自然不敢去求贾母,只得灰溜溜的回去了。
不过陈嬷嬷的事情到底只是插曲,这些事情其实都和迎春没有多大关系了,一旦住进了贾母的院子,东院的事情,仿佛就隔了一层。
倒是之前一直不大见过的贾琏,现在反而接触的多了些。毕竟贾琏从前是不好日日去给邢夫人请安的,可贾母这里晨昏定省却是免不了的。两人既然见面机会多了,迎春就偶尔借机给贾琏送些荷包络子之类的东西。倒让贾琏对迎春的印象好了不少。毕竟迎春生母黄姨娘进府的时候,他母亲早就已经去了,所以贾琏对迎春倒没什么恶感。
三年的时间一晃而过。
迎春成了八九岁的小姑娘。已经可以看出其人长相肖似其母,杏眼桃腮,肤若鹅脂。
因为贾府上下都出了孝期,所以不免忙碌了起来。
不过这种忙碌大部分都是在外院。如贾赦、贾政出了孝期,不免要四处走动。而贾政因为之前被封了从五品的工部员外郎,一旦走马上任,上司同僚处不免要一一打点。
还有贾府的欠银之事,之前贾代善丧事刚过之时,贾赦贾政遵照贾代善的遗命,先还了十万两。剩下的按照贾代善的吩咐,应当出孝了再还。二人一是要商量卖些什么东西,再就是要商量这次该还多少。
对此,二人也是颇有些争执。依着贾政的想法,老父既然说若是欠银不还清,其在九泉下也不得安息,那至少也该还十几二十万的。剩下过个一两年也应该陆续还了。
贾赦却是另一种想法。眼见贾府恩宠如前,不免起了心思,想要少还一些,手上也多留一些。话也说的直接,“二弟,工部员外郎是难得的肥差,一年少说也要有十万两的好处,就是四处打点,自己落下五万两也不算难事吧。你这工部员外郎本就是皇上想着咱家还欠着银子,让你从中落些好处,好还府上亏空的。因此你在任上就是有些出息也该算是公中的。要是现在一气儿把欠银都还了,那你任上的出息是算你二房的还是公中的?若是算你自家的,那你现在还钱就是拿公中的银子做人情。若是算公中的,那更该慢慢还了。”
贾政一个端方君子,被贾赦拿话一激,还能如何,也只好妥协,想着过后慢慢谋划。
凡此种种,皆是外院之事。而内院贾母等妇人所想,也不过是出了孝期,正好再做些合身的新衣,到时候好出去走动。有钱的还要想着打几套时兴的头面,没钱的也想着把以前的旧首饰拿出去炸一炸,好显得新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