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件事就是写稿子,写自己公众号的稿子。
其实从M国回来后,他和嘉言建立的公众号“千言万宇”就一直持续在更新,只是更新的频率不算高,大概两三天一期。
在M国时,他们发布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交换生的生活,又有几个朋友当自来水,在没有任何推广的情况下,粉丝量也增长到了6000多。
当然,陈宇也明白,这和公众号处于红利发展期有关。
回国后,陈宇对公众号的发展方向迷茫了一阵,不知道该做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后来想,自己反正也不指着这个公众号挣钱,名称又叫“千言万宇”,那就干脆当成他和嘉言记录生活的一个地方。
确定了这个主题,后面的内容更新就很博杂了,从金融理财,到职业工作,再到生活感悟和日常点滴,基本上想到什么写什么。
当然这么一来,他和嘉言的身份也就曝光了。
好在,“千言万宇”最早一批粉丝,本来就是二人周围的同学,所以身份曝光也不是什么特别要紧的事。
反而因为突破了这层互联网与线下实体的界限,陈宇写起稿子来反而更加随心所欲了。
当经纪人时在娱乐圈的见闻,和嘉言的日常相处以及买房的经过,过年回家时堂哥结婚的感触,都被他通过文字记录了下来。
包括这次,他以男朋友的身份,拜见了未来的丈母娘。
当然,一些涉及到隐私的事情不方便透露,比如他以经纪人助理实习期间,对娱乐圈的一些见闻,涉及到公司机密和艺人身份隐私的,都被他含混不清地隐去。
包括这次见未来丈母娘,为了不让嘉言遭受非议,他也没有提及其父母离异的事实。
虽然写了在饭桌上怼李永胜一家的事,但也只是把他们笼统概括成“不知好歹的亲戚”,然后详细记述了当天的对话。
这篇稿子一发出去,转发和点评量明显比之前要多得多。
在这以前,公众号的粉丝已经破万,但这篇一发布,不到半天的时间,后台评论就达到了300多条。
到第二天时,评论数更是直接破千,除了少数质疑他炫富、不尊重人的,基本上清一色都是在叫好。
其实从M国回来后,他和嘉言建立的公众号“千言万宇”就一直持续在更新,只是更新的频率不算高,大概两三天一期。
在M国时,他们发布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交换生的生活,又有几个朋友当自来水,在没有任何推广的情况下,粉丝量也增长到了6000多。
当然,陈宇也明白,这和公众号处于红利发展期有关。
回国后,陈宇对公众号的发展方向迷茫了一阵,不知道该做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后来想,自己反正也不指着这个公众号挣钱,名称又叫“千言万宇”,那就干脆当成他和嘉言记录生活的一个地方。
确定了这个主题,后面的内容更新就很博杂了,从金融理财,到职业工作,再到生活感悟和日常点滴,基本上想到什么写什么。
当然这么一来,他和嘉言的身份也就曝光了。
好在,“千言万宇”最早一批粉丝,本来就是二人周围的同学,所以身份曝光也不是什么特别要紧的事。
反而因为突破了这层互联网与线下实体的界限,陈宇写起稿子来反而更加随心所欲了。
当经纪人时在娱乐圈的见闻,和嘉言的日常相处以及买房的经过,过年回家时堂哥结婚的感触,都被他通过文字记录了下来。
包括这次,他以男朋友的身份,拜见了未来的丈母娘。
当然,一些涉及到隐私的事情不方便透露,比如他以经纪人助理实习期间,对娱乐圈的一些见闻,涉及到公司机密和艺人身份隐私的,都被他含混不清地隐去。
包括这次见未来丈母娘,为了不让嘉言遭受非议,他也没有提及其父母离异的事实。
虽然写了在饭桌上怼李永胜一家的事,但也只是把他们笼统概括成“不知好歹的亲戚”,然后详细记述了当天的对话。
这篇稿子一发出去,转发和点评量明显比之前要多得多。
在这以前,公众号的粉丝已经破万,但这篇一发布,不到半天的时间,后台评论就达到了300多条。
到第二天时,评论数更是直接破千,除了少数质疑他炫富、不尊重人的,基本上清一色都是在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