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回去做饭了,今日过节大菜多,宜早不宜晚。你们快吃,吃完赶紧家去。”

    说完带着陈易之开溜。

    中午的饭菜,还是比较丰盛。

    陈娇娇做了红烧鲤鱼,小炒肉,辣炒仔公鸡,四喜丸子,又炒了几个小菜。一家人聚齐,吃了丰盛的大餐,咸鸭蛋和粽子。这个节,就算过了。

    端午过后,连着下了好几日的雨。

    陈老头披着蓑衣,每日去地里看三回,生怕棉花涝了。

    “爷,棉花涝不着,您别老去看了,这一直下着雨,地滑,您要是摔着了可怎么好。”陈娇娇心疼陈老头年纪大了,天天顶着雨这么跑也不是事儿。

    “你莫管他,随他去罢。难得见他对田地里的事儿这么上心。”李氏阻止了陈娇娇的劝谏。

    行吧,行吧。随你们吧。

    陈老头依旧天天往地里跑,陈娇娇就在屋里头跟着张氏李氏学绣花。刺绣是个细致活儿,陈娇娇没耐心,不到半刻钟,手指就被扎了好几个真眼。

    见陈娇娇白嫩的手指冒了血,李氏道:“罢了罢了,针线搁那吧,莫绣了。”

    “娘,您就惯着她。不说我和您,谁家姑娘学绣活不是这么过来的。这绣活学不好,将来怎么嫁人?就算嫁人了,不会绣活,婆家还不得嫌弃。”张氏也心疼娇娇,但在有些方面,思想还是很传统。比如女孩子要会一手绣活,要给夫君公婆做衣裳。

    闺女现在懂事多了,她是心疼又欣慰,可见着自己婆婆和闺女这么心大,又道:“娇娇如今都十二了,因着先前何家小子的事,名声毁了个全。不说做媒,连个来探口风的都没。我也不是非要逼着娇娇学着绣活,我是这心里愁的很。”

    陈娇娇将凳子挪到张氏边上,挽着张氏的胳膊,撒娇道:“娘,这嫁不嫁人,跟绣活名声有啥关系。我自己立起来了,就算不嫁人,也可以过的好阿。再说了,我要立起来了,赚了钱有了势,等嫁了人,想要衣裳去买就是,再不得请个绣娘,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做呢。”

    张氏拿手指点着闺女的额头,“哪来的些个歪理,自古女子讲究贤良淑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岂有自己立起来的说法。”

    “我说你啊,如今也是三个孩子的娘了,活了一把年纪看的还没娇娇通透。”李氏也放下手里的针线,看着陈娇娇的眼,满是慈爱。她这个孙女,通透。

    “这不管是男儿,还是女子,自身立起来,强大了,才不会低眉顺眼的看别人脸色,在别人手底下讨生活。别的不说,就说这女子。要是自身强了,将来嫁到婆家腰杆子才直的起来。绣活再好,自身立不起来,到了婆家该受磨搓还得受磨搓。”

    陈娇娇给李氏竖了大拇指,她奶奶这思想,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