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第五章 我没有必要帮助一个不需要的人,不是吗?(1/4)
京都的繁盛超脱了朝歌的想象,哪怕一路上过来满是饥荒遍野,在京都却是一点影子都不曾看见。
外面到处都是流民和强盗,百姓不乏重税为了温饱落草为寇,好在朝歌她们一路顺利并没有遇到,但是也是有所耳闻的。
朝廷也在整治,但是筹款迟迟未到,因常年战争,国库早就空虚了。
但京都城内还是华荣昌盛的画面,短暂的昌盛,虚假的昌盛。各大世家吃喝玩乐一如往常,京都城外却有许多的流民,朝廷不让他们进城,担心他们扰乱京都的治安。
朝歌和墨然到京都城门口的时候,便看到那里到处都是流民,他们饥寒交迫就跟曾经的朝歌一般,战乱刚刚结束,到处都是需要安顿的人,北边损失十几城,大多都是那里逃亡而来的百姓,但是此时却被挡在了京都城外。
“没有文书一个都不能进!滚滚滚!”官兵嫌弃的推开那些流民,示意他们再敢上前就要动粗了。
朝歌她们恰好看到了一个妇女被官兵推倒在地上,那妇女还有个三四岁的孩子,躲在母亲的身后哇哇的啼哭着,墨然赶忙上前扶住那妇女。
“娃娃好几日都没有吃的了,这样下去真的要饿死了。求求你了,放我们进城罢。”、
“朝廷是不是不管我们的死活了……”
“朝廷下了命令,不让流民进城,没有文书的一概不得入内。”官兵还是那句话,不管他们死活。
墨然将包裹里还未吃完的干粮拿出来分给那妇人孩子,朝歌上前阻拦她,倒不是她不想救人,她们身上本就没有多少余粮,这么多人如何能救得过来,杯水车薪罢了。
“朝廷会安顿灾民的,赈灾也是迟早的事,我们连自己都无法保证,如何能救她们呢。”
此时十几岁的朝歌,还天真的以为朝廷会护着天下百姓,墨然当然是信她的话的,但是此时她还是不忍心看这些人受苦。
“朝廷的赈灾款不知何时才能下来,我们能帮就帮,哪怕只是救一个人也是好的。”
墨然就是这么个烂好人,从始至终都为别人着想将自己放在后面,这也是朝歌喜欢她的地方,她又如何能拒绝墨然呢,便也帮着她将余粮分了。那么点余粮,被一群人争抢着,很快就分完了。
朝歌想着进城了再想办法就是了,因着朝歌过了乡试是有文书可以入城的,不仅如此,各地的文人也是这段时间进城,正是因为如此,京都内多了很多外来的人,本来京都内就进了很多外人了,更不能放流民进城了。
朝歌的衣食住行都要自己解决,也不知是京都的衣食住行本就如此奢侈还是因着外来人多了导致的价格上涨,朝歌和墨然带的银两很快便要用完了。
为了维持在京都的生活,朝歌便只好去京都有名的凤宇轩内对诗赚取银两,一来二去也算是出名了,便不再是对诗连文章也写,吸引了不少京都的贵族,其中不乏有京都有名的四大世家的人。
外面到处都是流民和强盗,百姓不乏重税为了温饱落草为寇,好在朝歌她们一路顺利并没有遇到,但是也是有所耳闻的。
朝廷也在整治,但是筹款迟迟未到,因常年战争,国库早就空虚了。
但京都城内还是华荣昌盛的画面,短暂的昌盛,虚假的昌盛。各大世家吃喝玩乐一如往常,京都城外却有许多的流民,朝廷不让他们进城,担心他们扰乱京都的治安。
朝歌和墨然到京都城门口的时候,便看到那里到处都是流民,他们饥寒交迫就跟曾经的朝歌一般,战乱刚刚结束,到处都是需要安顿的人,北边损失十几城,大多都是那里逃亡而来的百姓,但是此时却被挡在了京都城外。
“没有文书一个都不能进!滚滚滚!”官兵嫌弃的推开那些流民,示意他们再敢上前就要动粗了。
朝歌她们恰好看到了一个妇女被官兵推倒在地上,那妇女还有个三四岁的孩子,躲在母亲的身后哇哇的啼哭着,墨然赶忙上前扶住那妇女。
“娃娃好几日都没有吃的了,这样下去真的要饿死了。求求你了,放我们进城罢。”、
“朝廷是不是不管我们的死活了……”
“朝廷下了命令,不让流民进城,没有文书的一概不得入内。”官兵还是那句话,不管他们死活。
墨然将包裹里还未吃完的干粮拿出来分给那妇人孩子,朝歌上前阻拦她,倒不是她不想救人,她们身上本就没有多少余粮,这么多人如何能救得过来,杯水车薪罢了。
“朝廷会安顿灾民的,赈灾也是迟早的事,我们连自己都无法保证,如何能救她们呢。”
此时十几岁的朝歌,还天真的以为朝廷会护着天下百姓,墨然当然是信她的话的,但是此时她还是不忍心看这些人受苦。
“朝廷的赈灾款不知何时才能下来,我们能帮就帮,哪怕只是救一个人也是好的。”
墨然就是这么个烂好人,从始至终都为别人着想将自己放在后面,这也是朝歌喜欢她的地方,她又如何能拒绝墨然呢,便也帮着她将余粮分了。那么点余粮,被一群人争抢着,很快就分完了。
朝歌想着进城了再想办法就是了,因着朝歌过了乡试是有文书可以入城的,不仅如此,各地的文人也是这段时间进城,正是因为如此,京都内多了很多外来的人,本来京都内就进了很多外人了,更不能放流民进城了。
朝歌的衣食住行都要自己解决,也不知是京都的衣食住行本就如此奢侈还是因着外来人多了导致的价格上涨,朝歌和墨然带的银两很快便要用完了。
为了维持在京都的生活,朝歌便只好去京都有名的凤宇轩内对诗赚取银两,一来二去也算是出名了,便不再是对诗连文章也写,吸引了不少京都的贵族,其中不乏有京都有名的四大世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