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还没有那么快,起码要到明年开春的时候,正好可以跟别墅那里工期衔接得。”

    “以后华侨农场那里有什么新的计划,林总可要通知我一声呀。”程国华道。

    “一定会的,以后还需要程总对我们多多支持呢。”林强道。

    陆洋河的整治工程完成之后,阳州新潮牌实业公司作为这次工程的主体,已经完成了使命,以后特色商业街的招商和运营将会部交由阳州新潮牌物业有限公司来管理,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林辉和曹志平作为工地的具体负责人,长年工作在第一线,贡献甚大,林强也不避嫌,在最近的股东会议提议,待部工程完工之后,要给他们两人一笔提成奖励,另外,曹志平将会担任物业公司的总经理,面负责以后的工作,同时还兼任跟丁蓉他们合资的阳州土石方公司的经理,负责陆洋河游那个河砂场的工作。

    至于林辉,林强则有另外的安排。

    他已经计划把林辉抽调出来,专门负责早餐连锁店的运营。

    人民北路那里的首个分店正式开张营业之后,同样门庭若市,分店的营业面积有六十多平方,第一家店足足宽了一倍,连前面的空地也利用,摆了二十多张桌子,可依然满足不了客人的需求,很多食客只能用一次性饭盒站着用餐,好在龙强在后面的厨房里配置了三个蒸粉炉,三个从乡下请来的熟手蒸粉师傅手不停歇,保证了出粉的速度,食客们排队等候的时间不用太长,基本能够达到平均每分种蒸出四碟粉来。

    这家分店标配店多出一个蒸粉师傅和一个服务员,连暂时兼任店长的龙强在内,人数达到了七人。经过林辉对开业这几天的仔细统计,分店最多的那个早,共卖出了九百六十碟蒸粉,最少那个早也卖出将近八百碟,平均每天的营业额超过了五千元。

    林辉还总结说,周末两个早因为少了附近那间红星小学的学生和家长光顾,同时也少了许多的班族,这两天的营业额明显会少许多,因此他建议,以后寻找分店地点的时候,要重点考察学校附近和工厂、办公楼集的地方,据他的观察,反而是这附近小区里的住户来光顾早餐店的人不是很多,他推测也许是大部份留守在家里的老人家都在家里自己做早餐,所以选择分店的地址不能以住宅小区为参考。

    对于林强提出来的这个早餐店计划,李婉开始的时候只是抱着玩儿的态度,跟张臻华两人投资进来的,反正觉得钱也不多,后来看到林强如此的郑重其事,第一家店开张之后,生意如此的火爆,特别是听完林强那些什么增长率的分析,了解他对整个计划的构想后,李婉才意识到,林强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真的要把这个当作一番事业来做。

    她已经通过关系把餐饮牌照和卫生许可证办了下来,并按林强的想法注册了一家阳州高桥餐饮连锁有限公司。丁义帮忙在他原来的土石方公司河砂场附近租下了一幢有独立庭园的四层半私人楼房,作为餐饮公司的总部,二楼用作办公室,一楼和庭园则准备用来作仓库和食材统一加工基地,三楼以正好可以用作员工宿舍。

    按林强的设想,以后阳州城里所有分店的米浆部集在这里磨制和调配,那些有特别配方的美味排骨也要在这里统一蒸好,由总部这里安排车辆给所有的分店统一配送,这样既可以保证蒸粉的质量和味道,也可以有效的保护制作工艺和配方。

    在二楼还设有一间宽敞的会议室兼培训心,以后新入职的店长、蒸粉师傅和服务员都必须先接受统一的入职培训。

    可以说,餐饮公司虽然刚刚才成立,可麻雀虽小,却五腑俱,林强是从一开始按正规流程来操办的,这既是得益于餐饮公司已经有了一笔启动资金,也是因为林强做事一向计划先行,他甚至已经抽空为早餐店设计好了一套标准化的流程,也为总部这里的运营和以后的连锁计划作好了策划。

    在还略显简陋的餐饮公司办公室里,李婉听林辉介绍完首家分店的营业情况,兴奋的道:“按现在这个营业额,每个月可不有十五万元的营销收入?那这里面的毛利有多少呀?”

    林强笑着拿过张白纸,给她算了一笔帐。

    按初定的薪酬标准,服务员每个月底薪2500元,外加千分之五的营业额提成,蒸粉师傅每个月底薪3200元,外加千分之八的营业额提成,而店长是每个月3500元底薪加千分之十五的营业额提成,这个薪酬标准已经现时阳州职工的平均薪酬高出不少,甚至省会城市广州的职工平均薪酬也要高了。

    首家分店7名工作人员的月工资总额约为26000元,铺租每个月3200元,水电、煤气、卫生管理费等等加在一起约每个月7000元,以这些加起来总共36000元左右,余下的是食材的成本了,按龙强给出来的清单,米浆在成本里的占不算大,占最大的是那些美味排骨,每碟蒸粉的排骨成本约为五毛钱,再加那些柴鱼花生粥、猪红粥和豆浆,每天的食材成本约在一千元左右,换言之,这个分店每个月的运营总成本大概是65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