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没什么。”苗氏打断了她的话:“我觉得皇后娘娘,其实是很喜欢一些性格活泼之人的。”

    既然主子都已经打定了注意,女使自然也就不会多言了,于是这个事情就定了下来。

    果不其然,没过几天。

    一个叫朱彩月的梳头女使就来到了正阳宫,因是苗娘子的一番心意,曹恩英自然不会拒绝人留下来,况且她的双手确实相当灵巧,梳的头发又好看又新潮,最重要的是梳头的过程中很舒服,一点都不让人感觉到丝毫的疼痛。对此,皇后娘娘表示自己非常的满意。

    ***********

    最近,曹恩英在“辛苦”养蚕的同时,也间接关心了一下自己的猪肉生意。

    是的!她现在开始打算大面积的在汴京城打出猪肉的名头了,必须要让汴京城的老百姓们知道猪肉这种东西的美味完全不亚于牛羊肉,甚至在口感和价钱方面,还要远远强于它们。

    在历史上东坡肉之所以会这样有名,与它的名人效应是分不开的。只可惜,现在的苏轼还是个一两岁的小婴儿,所以想要借用他来打响名头,显然是不能够的。

    但是没关系!

    在大宋朝可能什么都缺,但就是不缺少名人。

    正好上巳节又快到了。

    于是曹恩英这个鸡贼之人,干脆让她的私人小厨房赶制出一批东坡肉出来,用小巧而好看的陶罐装着,一罐也不多,就四块罢了。然后作为过节的礼物,把它们赏赐给群臣们。既是宫里的赐物,大家自然不能等闲待之,基本当天晚上回家之后,就揭封食用了。

    为了热乎,他们甚至会在陶罐底下再架上只炭泥小炉,一边品茶聊天一边等着那食物烧开,结果:咕噜咕噜咕噜,随着汁水的沸腾,一股股的浓香就开始迅疾而霸道的侵蚀他们的鼻腔。什么叫做薄皮嫩肉,什么叫做色泽红润,什么叫做味浓汁醇,什么叫做形而不碎,香糯软烂。

    这就是了!!!

    因为过于喜欢,有一些人甚至在高兴之余还为此炖肉作诗数首,所以一时之间,这东坡肉算是彻彻底底的打开了名声。大家都知道,如今有一种美食,十分的受朝堂诸相公们的喜欢,据说此肉不仅好吃,而且吃了后,男的可以增智,女的可以养颜,实在是一种相当神奇的食物。

    汴京城的百姓们,那是最会追求时髦的一群人。

    如此,几乎没用多长时间,便人人都知道东坡肉的大名,只可惜这等不似人间的美食,以他们的身份怕是这辈子都无缘一尝了。

    就在大家纷纷这样想着的时候,仿若一道晴天霹雳,【曹记食辅】居然开始售卖东坡肉了。而且他们不仅卖成品,还和当初的火锅底料一样卖炖料包。那些家里不宽裕却又想尝试一番的人,干脆就花三文钱买得料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