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去继续征伐?不可能。自己身边的士兵从进入京师开始,便有腐化堕落的迹象,以前进京师前,随随便便吃点儿就能凑合过去。

    现在不让士兵隔三差五吃顿饺子,他们就能闹事儿。

    至于各地方的割据势力,更是让李自成头疼。天高皇帝远的,去围剿他们吧,他们瞬间就会远遁。

    人去的少了,他们没准儿还能联合起来,让围剿的大军一去不复返。

    从古到今,新王朝建立之后,清剿这些地方势力是最难做的事情。

    处理不好,新的王朝便会有短命之忧。当初的大隋那么强悍,结果两世而亡,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地方势力太过于强大。

    当初,明太祖在南京定都之后,他对于地方割据势力处理的就非常好。

    首先他听取了朱升的策略,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

    自己一直在积蓄势力,没有急于称王,也就没有必要那么早的去对抗那么多的割据势力,只不过是谁离着自己近,谁威胁到了自己,自己在想办法去解决他而已。

    到了后期拿下京师之后,也没有急于定都北京。

    而是继续想尽办法休养生息,提高生产力,从洪武元年到洪武晚年,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去征战,想尽办法去铲除地方势力。

    朱元璋是有这个能力去处理这些问题的。

    首先是手下的将领大多数能独当一面,而大明产出的物资也足够他支撑一场又一场的大战。

    其次,便是文人集团的支持,文人支持,庞大的政府机器才能运转。

    第三,便是国家的认同感,当时明太祖喊出的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这让很多有志之士,前赴后继的去支持他。

    也正是这样,朱元璋才能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基本上统一了中国。

    但是李自成却不具备朱元璋的各项条件。

    第一,他没有属于自己深度建设和开发的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