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李默今天除了有必要,都没怎么开口,毕竟他们都已经为此得到了不少好处。

    除了让他们欣喜不已的政治声望之外,嘉靖一朝蒙冤或被杀,或被罢官,或被贬谪……多了,这些人也是有姻亲的,有乡友的,再不济也是有同年的。

    比如嘉靖三十二年因为大过年给嘉靖帝添堵的十几个科道言官,原本还指望这些年对都察院、六科有很深影响力的徐阶,现在已经转向了高拱和李默,指望这两位做主。

    这些好处,徐阶想要,李默想要,高拱也想要。

    可惜,还有个人更想要。

    等刘氏下去后,隆庆帝咳嗽两声,高声道:“近四十年,朝中虽时有贤臣,时有谏诤,惜无人采纳,多遭贬谪,甚至蒙冤入狱。”

    “朕意已决,自正德十六年至今,谏言得罪诸臣,一律免罪,存者召用,没者恤录。”

    好家伙,下面的群臣都傻眼了……嘉靖帝执政四十年,怼天怼地怼群臣,因谏言获罪的官员海了去,现在隆庆帝一笔勾销!

    这叫什么?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以曾铣案为由,为之前类似夏言案的诸多冤案平反冤狱,这是理所应当的。

    但以此为由,将之前四十年的政治旧案全都扫空,这就有点夸张了,也不知道这是隆庆帝对其父的执政的反对,还是隆庆帝对其父的恨意在作祟。

    不过,毫无疑问,这件事后,隆庆帝能获得无与伦比的政治声望。

    而这样的政治声望,能让隆庆帝立即被朝野上下视为一代明君!

    弘治帝为什么能被视为一代明君,使用诸多贤臣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扫清前朝留下的“泥塑三阁老,纸糊刘尚书”,其实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不扫清旧党,贤臣如何上位呢?

    隆庆帝比他伯祖干的更绝,还没怎么扫清旧党呢,也没大量使用潜邸臣子,而是对之前几十年遭到贬谪的官员全都施恩。

    存者召用,没者恤录……没死的立即召回朝中,死了的还给你抚恤甚至谥号。

    “陛下圣明。”第一个出列拜倒的是徐阶,这方面他已经默默向严嵩学了十多年了,很是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