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裕王对高拱的信任……不仅是明朝,在大一统时代几乎是个个例,这一点其他人未必知道,但穿越者钱渊太清楚了,同为裕王府讲官的殷士儋、陈以勤都是被高拱赶走的。

    其中殷士儋被气得在内阁居然和高拱干架……这是记录在明史上的,从这点来看,高拱的性子实在太过刚硬。

    而且钱渊记得,好像高拱还是出了名的廉洁。

    “高肃卿虽倨傲,却有大才,勇于任事。”钱铮平静道“今年三月,徽州府以人丁丝绢税为突破口,推行提编法,高肃卿写了封信给我。”

    钱渊的嘴巴都歪了,看不出来啊,叔父大人您还挺能藏的,这么大的秘密居然瞒到现在!

    刹那间,钱渊想到了很多,历史中高拱上位,广西韦银豹率部叛乱,高拱推荐殷正茂为总督平叛。

    史书中记下了高拱这样的一段话,“吾捐百万金予正茂,纵乾没者半,然事可立办。”

    这意味着,在高拱的认知中,能干事才是第一位的,德行是排在第二位的。

    而钱铮有干事的能力,同时又品行高洁,不畏权贵,又和严分宜、徐华亭皆有旧怨,虽是庶吉士出身,但这次回京调任通政司左参议,走的不是翰林储相的路子,自然是高拱最天然的盟友。

    钱铮细细打量面前发愣的侄儿,只听见低不可闻的“原来如此”……

    之前钱渊一直想不通,今年是外察之年,李默对自己这个搅了他好事的……肯定是一肚子怨气,偏偏却将叔父提拔入京,虽然品级变化不大,但一个是地方官,一个是京官,这是有显著的差别的。

    八成是高拱在里面掺和了一脚!

    钱渊皱着眉想了很久,才抬起头问“叔父和高肃卿有旧?”

    这种关系不可能随随便便搭上,总是其间有些缘由的,钱铮是嘉靖十四年进士,而高拱是嘉靖二十年进士。

    想到这,钱渊又追问道“是陆家那边?”

    陆树声是嘉靖二十年会试第一,殿试二甲第二,是高拱的同年。

    “岳父和高肃卿不熟。”钱铮脸上挂上了几丝笑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高肃卿此人倒是有些眼光,他看中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