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逸跟着汪总,唯一的任务就是每天撰写一篇安全生产整治活动简报。把检查的情况和汪总的指示,如实的在简报上进行反映。第一期简报。黄云逸还写的冠冕堂皇,对有些问题遮遮掩掩,结果被汪总叉叉叉地枪毙了。
按照检查的实际情况写,把汪总说地非常严格,甚至有些狠的话照搬上去之后,汪总这才签发了这期简报。从那之后,黄云逸就将技术部和汪总对队检查的真实情况如实写上简报。将汪总处理意见和要求写在后面。
写到第四期的时候,黄云逸发现每天的问题中,有不少是共性问题,也有一些是个性问题,就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还学着汪总的口气,非常严厉地指出了这些问题不解决的后果,当然也试图提出了解决的办法,要求各单位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杜绝这些共性问题,如果下次再来检查。还发现这样的问题,就算是二次检查没有完成任务。
汪总第一次看了黄云逸的分析和最后一段的要求,用红笔重重的画了出来,然后写了一个很大的好字,接着二话也没有说就将简报签发出去。
黄云逸将这些简报取了一个名字,叫华达安全生产专报,谁知道后来这个专报居然保留了下来,成为了华达安全生产上的一个杀手锏。只是随着时间地推移,专报上的内容越来越和谐了,一天到晚都安全生产形势一片大好,当然这是后话,俺们暂且不说。
这两个星期,整个华达的人全部精神都转移到了抓安全生产工作上来了,到底是集团公司、华达公司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等等很多把手一起抓。这个安全生产工作倒还真是很有成效。
最后几天的检查中,不要说是吹毛求疵,就是吹毛求屁,都找不到一点漏洞,那屁当然就放不出来,屁也就找不到了。
效果是有了,不过大家伙可累坏了,黄云逸也累的够呛,整个人都有些支撑不住了,甚至都只能靠用西洋参来补充能量。
每天要发一篇安全专报。自己跟着汪总检查的情况写一大段,老吴同志和李琳各有分工,负责技术部和企管部检查情况,虽然分析的初步工作是由老吴和李琳完成,可有些问题,总要黄云逸点拨之后,他们才会看的更远看地更深。所以不管有多累,检查回来有多晚,黄云逸都要将自己的邮箱打开,将李琳和老吴写的简报结合自己这边的情况整理起来,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提取有用的东西,有时候一个简报弄好,都是凌晨两三点了,这才到床上睡一会,早上睡的再死,李琳和小晴都会直接拿钥匙,打开门恶狠狠地把黄云逸从甜美的梦乡中拉回来。
接下来的两个星期,强度没有这么大,可安全生产工作依然抓的很紧,汪总下去检查的频率也由一天一次,改为了两天一次,自然黄云逸的简报也改成了两天一次,只是越到后面越是头疼,因为到后面没有多少问题可写,要找问题也有些困难。
到底是年轻人,没有什么困难可以拦住年轻帅气的黄云逸部长,他脑子一转,就将写作的方向放在了安全生产工作具体措施和好的方法上了。不但写华达的,而且还将外单位地,将别的报刊上的,甚至将有些国外著作上的故事转载上了专报。这样的简报倒还吸引了不少的基层管理者,他们不喜欢那些说教的东西,更喜欢一些实例的经验。黄云逸这专报后来还得到了李总的专门批示,批示一出,华云各下属单位也都弄了一个类似的简报。
经过
的整治,虽然不敢说所以安全隐患都排除了,可黄云基层采访了解到,这次整治还真是办了点实事,其实后来黄云逸发现整治的一个月,并没有创新什么,都是按照资质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进行完全的落实。
本来想考虑就这个问题专门写一篇专报的,后来还是停住了笔,这种事情是永远都说不清楚的,还是不写的好啊,说明什么问题啊,什么问题也说明不了。
当大家刚适应这样高强度的整治工作,感觉有些疲惫和麻木的时候。汪总一声令下,对于检查最后几名的单位。扣除月度奖金若干,这个若干可不好说了,多地单位扣了十几万,少的单位扣了近万元。而且后面还有一个要求,扣了月度奖金地单位,班子领导的奖金全部扣光。而且这个制度要持续下去,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这帮头头们时刻紧蹦着安全的弦。说实话,这效果还真不错。
扣来的这些奖金,也不收进公司财务,用来对安全生产做的好地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奖励安全生产工作前五名,同时对这次整治活动中工作突出的人进行奖励。黄云逸的党宣部是先进部室,奖励了八千块。黄云逸也不夺老吴和李琳的功劳,将奖金分成三分,一人三千,还有缺一千从部门的小金库中拿出补上。
数着钞票的日子是很舒服也是很高兴的事情。可日子往往会给你一些惊讶、惊喜,或者是惊伤,所谓惊伤就是惊讶得你还要感觉到一些伤感、悲伤、伤心等等。
黄云逸正和李琳老吴商量着如何花这三千块奖金的时候,一个消息在华达四处传开,等黄云逸知道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回到宿舍,从小晴的口里才知道地。
按照检查的实际情况写,把汪总说地非常严格,甚至有些狠的话照搬上去之后,汪总这才签发了这期简报。从那之后,黄云逸就将技术部和汪总对队检查的真实情况如实写上简报。将汪总处理意见和要求写在后面。
写到第四期的时候,黄云逸发现每天的问题中,有不少是共性问题,也有一些是个性问题,就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还学着汪总的口气,非常严厉地指出了这些问题不解决的后果,当然也试图提出了解决的办法,要求各单位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杜绝这些共性问题,如果下次再来检查。还发现这样的问题,就算是二次检查没有完成任务。
汪总第一次看了黄云逸的分析和最后一段的要求,用红笔重重的画了出来,然后写了一个很大的好字,接着二话也没有说就将简报签发出去。
黄云逸将这些简报取了一个名字,叫华达安全生产专报,谁知道后来这个专报居然保留了下来,成为了华达安全生产上的一个杀手锏。只是随着时间地推移,专报上的内容越来越和谐了,一天到晚都安全生产形势一片大好,当然这是后话,俺们暂且不说。
这两个星期,整个华达的人全部精神都转移到了抓安全生产工作上来了,到底是集团公司、华达公司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等等很多把手一起抓。这个安全生产工作倒还真是很有成效。
最后几天的检查中,不要说是吹毛求疵,就是吹毛求屁,都找不到一点漏洞,那屁当然就放不出来,屁也就找不到了。
效果是有了,不过大家伙可累坏了,黄云逸也累的够呛,整个人都有些支撑不住了,甚至都只能靠用西洋参来补充能量。
每天要发一篇安全专报。自己跟着汪总检查的情况写一大段,老吴同志和李琳各有分工,负责技术部和企管部检查情况,虽然分析的初步工作是由老吴和李琳完成,可有些问题,总要黄云逸点拨之后,他们才会看的更远看地更深。所以不管有多累,检查回来有多晚,黄云逸都要将自己的邮箱打开,将李琳和老吴写的简报结合自己这边的情况整理起来,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提取有用的东西,有时候一个简报弄好,都是凌晨两三点了,这才到床上睡一会,早上睡的再死,李琳和小晴都会直接拿钥匙,打开门恶狠狠地把黄云逸从甜美的梦乡中拉回来。
接下来的两个星期,强度没有这么大,可安全生产工作依然抓的很紧,汪总下去检查的频率也由一天一次,改为了两天一次,自然黄云逸的简报也改成了两天一次,只是越到后面越是头疼,因为到后面没有多少问题可写,要找问题也有些困难。
到底是年轻人,没有什么困难可以拦住年轻帅气的黄云逸部长,他脑子一转,就将写作的方向放在了安全生产工作具体措施和好的方法上了。不但写华达的,而且还将外单位地,将别的报刊上的,甚至将有些国外著作上的故事转载上了专报。这样的简报倒还吸引了不少的基层管理者,他们不喜欢那些说教的东西,更喜欢一些实例的经验。黄云逸这专报后来还得到了李总的专门批示,批示一出,华云各下属单位也都弄了一个类似的简报。
经过
的整治,虽然不敢说所以安全隐患都排除了,可黄云基层采访了解到,这次整治还真是办了点实事,其实后来黄云逸发现整治的一个月,并没有创新什么,都是按照资质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进行完全的落实。
本来想考虑就这个问题专门写一篇专报的,后来还是停住了笔,这种事情是永远都说不清楚的,还是不写的好啊,说明什么问题啊,什么问题也说明不了。
当大家刚适应这样高强度的整治工作,感觉有些疲惫和麻木的时候。汪总一声令下,对于检查最后几名的单位。扣除月度奖金若干,这个若干可不好说了,多地单位扣了十几万,少的单位扣了近万元。而且后面还有一个要求,扣了月度奖金地单位,班子领导的奖金全部扣光。而且这个制度要持续下去,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这帮头头们时刻紧蹦着安全的弦。说实话,这效果还真不错。
扣来的这些奖金,也不收进公司财务,用来对安全生产做的好地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奖励安全生产工作前五名,同时对这次整治活动中工作突出的人进行奖励。黄云逸的党宣部是先进部室,奖励了八千块。黄云逸也不夺老吴和李琳的功劳,将奖金分成三分,一人三千,还有缺一千从部门的小金库中拿出补上。
数着钞票的日子是很舒服也是很高兴的事情。可日子往往会给你一些惊讶、惊喜,或者是惊伤,所谓惊伤就是惊讶得你还要感觉到一些伤感、悲伤、伤心等等。
黄云逸正和李琳老吴商量着如何花这三千块奖金的时候,一个消息在华达四处传开,等黄云逸知道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回到宿舍,从小晴的口里才知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