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叉,八百年前就卖废铁了……”以前刘军浩家倒是有两把鱼叉的,只是长时间不用早锈的不像样子,他最后当成废铁卖掉。

    “你这熊孩子,真是仔卖爷田心不疼,那么好的东西卖了干啥?现在赶紧过来,我帮忙给你找一个用。”刘广聚在那边一听,心中只叹息。

    “广聚叔,找一个也没用呀,我根本不会用鱼叉”刘军浩哭丧着脸说道。要说捕鱼,刘家沟的汉子各个都是高手,不过年龄不同所使用的工具也不一样。早几十年,附近水中的鱼多的让人不敢想象,刘老头以前曾经形容过,说是站在水沟边随便提桶水,里边准会捉半斤鲫鱼壳。有月亮的晚上站在岸边朝水沟里看,里边白花花的全部都是小白鱼,闪得耀人眼。不过这种小点的一般没人吃,捉住后只是剁剁喂鸭喂鸡的。

    村里人真正吃的鱼都是七八斤的以上的草鱼、鲢鱼等等,那个时候粮食少。每次做饭的时候都垛一大块子蒸着吃,人人吃的想吐。也因此,上岁数的人捉鱼大多习惯用鱼叉。尤其是刘五爷,更是其中的高手。他老人家那一手飞叉刺鱼的绝活和捉鳖更是神乎其技,在十里八村赫赫有名。

    再后来到了**十年代,随着人口增多,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大河里鱼急速减少。中年一代人开始结网捕鱼,那样方便快捷,只有碰到大鱼的时候才会用鱼叉。到年轻人手中,鱼叉完全成了过去时,根本没有人再用。

    “鱼叉有啥不会用的,看见火头拿起来戳就行。你赶快过来呀,我这等着呢”刘广聚嘟囔一句,接着挂断电话。

    “村里要捉火头?”刚才电话声音很大,赵教授在旁边听的清楚。

    “嗯……”刘军浩点点头说道,“这棋咱们不下了,去堰塘边看捉火头去”

    他们两人赶到大堰塘边,那里已经聚集了不下三十个人。除了少数游客外,剩下的全是刘广聚喊过来帮忙的。

    看到他们过来,人们纷纷打招呼,刘军浩也从二麻子口中知道了事情的始末。感情火头才发现不到半个月,已经激起众怒。这东西不但吃鱼,还袭击白鹅和鸭子。要说以前也不是没有丢过鸭子的,只是没有那么频繁。才几天功夫,就损失了十来只。这样下去可不行,估计用不了多长时间,家家的鹅鸭都要被摸索光。

    几家损失大的一商量,准备把这个不安全因素除掉。当然还有另外一层考虑。那就是夏天快要到了,不少人要下水洗澡,万一这火头突然发狂袭击人怎么办。

    他们把这想法刘广聚立马点头同意,开始张罗着喊人。

    听到最后,刘军浩只能感慨这火头该抓,太高调了点。要说光吃鱼,肯定不会引起人们注意。就像自家那只火头,如果不是在产鱼苗期,肯定抓不到。

    产鱼苗……他突然明白过来。火头一般都是这个季节产鱼苗。会不会这火头也是如此,所以才如此的猖獗,疯狂袭击浅水处的家禽。

    想到这里,刘军浩凑到刘广聚身边叫道:“广聚叔,那火头是不是在产苗期呀,有人看到它身边有火头苗没,有的话咱们用鱼钩钓。”

    “对,怎么把这茬给忘了……”周围几个人全都醒悟过来,他们光想着捉火头的事儿,根本忘了沿岸边寻找鱼群。现在天气还不算太热,真有火头苗的话一准在浅水区。

    于是乎,人们呼呼啦啦的全部散开。

    “找到了,在这里”不到五分钟,刘启勇就大声叫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