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罗布泊被称之为盐泽,因为这里曾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罗布泊盐湖的钾盐可供地球人类食用200年,也因为盛产钾盐,故而,罗布泊又称之为盐泽、蒲昌海、牢兰海。罗布泊旁边便是楼兰古国,此时楼兰的名字为鄯善国。

    罗布泊有一条疏勒河,疏勒河是甘肃省河西走廊内流水系的第二大河,古名籍端水。疏勒河流经的位置刚好也是敦煌、玉门关。俯瞰古丝绸之路,就会发现楼兰古城、罗布泊、敦煌、玉门关、嘉峪关、武威、腾格里沙漠、贺兰山、河套地区、鄂尔多斯高原、大同的方位刚好是一个“几”字形。

    横“一”的位置刚好是鄯善国、罗布泊、敦煌、玉门关,勾“√”的位置刚好是武威、腾格里沙漠,竖“丨”的位置刚好是贺兰山、乌兰布和沙漠,这些地方组成了“几”字中的撇字形状“丿”。

    这撇字形状的“丿”地区横跨新疆、甘肃,恰好是疏勒河流域与黄河流域联通的部分,更是崇山峻岭与高原之中最适合车马的地区,也因此疏勒河流经的罗布泊与鄯善国、敦煌、玉门关变成了核心地带中的兵家必争之地,紧靠长城的武威、腾格里沙漠成了兵家缓冲之地,黄河流经的贺兰山、乌兰布和沙漠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正因为这一段的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匈奴对于撇字形状的“丿”地区发动了无数场战役,以至于楼兰、月氏、乌孙被匈奴攻击并吞并。

    “几”字中的横字形状“一”的位置刚好是河套地区、鄂尔多斯高原、包头、呼和浩特。战国时代,河套地区是秦国必争之地,河套地区水草肥美,良田无数,也因此,疏勒河与黄河中间的这一段恰恰是攻防最激烈的地带,而围绕河套地区、鄂尔多斯高原建立秦长城就是为了增强防守。

    “几”字中的捺字形状“”的位置刚好是穿山西而过的黄河流域,包括了大同、吕梁、延安、太原、运城等地区,最终顺黄河而到洛阳。以大同为开始,以洛阳为终点,这是进驻中原的河道流域,也因此山西之地是兵家必争之地,即代国之地是匈奴入中原地区的玄关之地。

    正因为鄯善国、敦煌、玉门关、大同、太原的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掌控甘肃后的匈奴开始不断侵吞西边的鄯善国及罗布泊等地,冒顿单于更是频繁借着和谈、求娶的由头,派遣右贤王前往黄河流域的河套地区、鄂尔多斯高原,东边不断侵扰代国所属的大同、玉门关、太原等地区的时代,汉文帝刘恒因而感受到了卧榻之上他人鼾睡的威胁。

    最初,汉文帝刘恒打算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对外,刘恒先用和亲的方法稳住冒顿单于,并派使臣告知冒顿单于,右贤王来到代国附近实属挑衅大汉,要求右贤王退出鄂尔多斯高原。对内,刘恒重新分封诸侯,培植自己的亲信势力,清除吕氏族人和刘恒母族的外戚力量,整顿张良长子张不疑、次子张辟疆等官二代的势力。

    汉文帝刘恒为了维持住内外的平衡,呕心沥血,最后因为过度劳累而壮年殒命,他在驾崩之前,给汉景帝刘启留下了一个隐患:和亲到匈奴的太监中行说。

    中行说是汉文帝时期的一名太监,也是陪同公主和亲过程中的随从太监,更是历史记载的第一位汉奸。中行说曾经私下对人说:“若派我去匈奴漠北受苦,我定让害我之人感受切身之痛,为此付出代价。”

    中行说这个人属于言出必行的人,不仅是不让匈奴人用汉人的衣服,也不许吃汉人的粮食,还弄了个一尺一寸的木牍来展现匈奴比汉朝强大,用语言羞辱来报复汉朝。

    这个被列为中国第一位汉奸的太监,他不仅是实践了报复,更撺掇冒顿单于、老上单于父子不断地袭扰代国边疆、河套地区来刺激汉朝,也正因为这不断地袭扰,引发了汉文帝刘恒的愤怒,派遣灌婴率领八万四千人前去攻打匈奴。

    这一场胜仗导致国库空虚,使得汉景帝刘启不得不面对七国之乱以及匈奴侵犯边疆的问题。在升级到战争阶段,汉景帝刘启在打压中行说这个叛徒所创下的地缘战略的时候,也在七国之乱中力挽狂澜,为汉武帝刘彻留下了一个可创建西域都护府,让鄯善国改名为楼兰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