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把张绣来书递给众将传阅,“张绣愿降。”

    一句话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人面露惊喜,他们做了半天的作战计划,唯恐计策有误,没想到张绣居然肯乖乖率众投降。

    不少人望向郭嘉,郭军师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竟然能料事如神,不愧是明公爱重的筹划士。

    众人拱手向曹操贺道,“明公天威也。”

    次日曹军渡河,以胜利者的姿态进驻宛城,张绣率麾下将帅亲自在城外相迎,曹操大喜,设酒宴邀请张绣及部下。

    荀忻走出军帐,恰好遇上手持大斧准备入帐的典韦,于是躬身向典韦行礼,“典君。”

    “荀君有何事?”典韦放下大斧,沉重的斧头坠地。荀忻感觉脚下地面似乎震了震,只见斧头在土地上砸出了小坑,锋利的斧刃足有尺余,寒光闪闪。

    荀忻抬头看着典韦身上的锁子甲,“典君,入帐之前不妨将环甲卸下。”他低声道,“明公安危系于君身,张绣新降,不可不防。”

    典韦低头看着身上的铠甲,明白了这位荀君的意思。这种环甲并不是没有破解之法,在他看来只要将箭镞制作得足够尖锐,就能透过环甲上的小孔破甲。

    对于潜在的敌人张绣,自然不能让他见到曹军的秘密武器,典韦觉得自己能理解铠甲研发者荀君的心思,当即点点头应下,“荀君放心,某知矣。”

    荀忻数次帮他,这份情谊他心里记得清楚。

    两人告别,典韦举起沉重的大斧,走进觥筹交错的军帐中,默默立在曹操身后。等曹操举杯走过去与张绣所部饮酒,典韦举着巨斧始终立在曹操身后,目光如炬看着对面的将领。

    酒毕,张绣与麾下诸将不敢仰视典韦,慨叹道,“曹公麾下壮士何其多矣!”

    而这一边荀忻走出军帐,询问帐外的亲兵,“不知曹孝廉驻营何处?”

    大家所称的曹孝廉特指曹昂,亲兵为他指出一个方位,“仆愿引议郎前往。”

    荀忻笑了笑谢过他,“无需如此。”

    他转身回了自己的营帐,帐中某人无甚形象地仰靠在床头,左手举着一卷竹简在看,右手不时摸向床沿的漆碟,他临走时满碟的糕点见了底。

    荀忻停下脚步,怀疑自己进错了营帐,走出去确认了一番,参照物和方位都对,不存在走错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