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才给母后神皇陛下请安。”时隔三年,陈玉成再次出现在了宁寿宫的地头之上。
“平身。”钮祜禄氏品度旧宠气色,心中亦怀欣慰,“怎么样?在黑龙江还适应么?”
陈玉成起身笑道:“奴才还好,不过惦记主子罢了。”
“黑龙江是有些远。”钮祜禄氏早有计议,“大清与俄罗斯签了十年和约,你还留在黑龙江,多少就短了咱们的诚意,这样吧,你与诚廉换一换,去奉天做一任巡抚,往来京师也能便宜一些。”
陈玉成含笑答应:“奴才谢主子体恤!”
钮祜禄氏随口嘱咐:“曾国荃在朝鲜,李鸿章在日本,你们三人,应当尽捐嫌疑、守望相助,不教洋人钻了空子才是。”
陈玉成打千儿应诺:“嗻!”
大清帝国母后神皇的四旬万寿庆典堪称“空前绝后、绝后空前”,列国公使、番邦陪臣、蒙藏土司、地方督抚,能到的都到了,不说别的,礼单多的连司仪官都读不过来,在场的各国使节咂舌不已: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能被自个儿轻易吞下吗
朝觐的藩臣中,有两个人最为特殊。
第一个是靖海公尚泰,他是主动来的。
琉球虽然撤藩,但内附的请求并未获准,除驻军权与外交权,琉球州的行政权还掌握在旧王室手中,加上少了日本这层潜在威胁,以尚泰为首的琉球贵族自然对朝廷感恩戴德,此番入京贺寿,还有专程向钮祜禄氏谢恩的用意。
第二个是朝鲜国王,他是被逼来的。
曾国荃原本就不是善茬,在朝鲜经营三年,俨然变成了王室头顶的“太上王”,不管是朝王李熙,还是互相角力的大院君和闵王妃,自凡举动,都要看曾国荃的脸色行事,朝鲜局势倒也因此稳定了许多。
当然,头顶多了一座大山,朝鲜王室也不是不难受,明着不成来暗的,京城内颇有一些得了好处的大臣上书弹劾曾国荃,认为他“久驻藩国,执掌兵权,长此以往,必生不轨之心”,钮祜禄氏并不理会,反倒把汉相出缺赏赐给了曾国荃,曾国荃没了后顾之忧,李熙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神皇万寿,曾国荃本就绞尽脑汁,想趁机表一表忠心,从朝鲜搜刮的奇珍异宝自不必提,听说尚泰亲赴京师的消息,立刻打起了朝鲜国王的主意:要能安排李熙进京贺寿,神皇的脸上有了光彩,自己这个监国大臣可就更加体面了!
补充一句:李氏朝鲜在朱明洪武朝开国,到李熙这儿是第二十六代国主,别看他们以tian朝藩国自居,五百年来就没有舍下身段亲来朝贺的旧例,如果在眼下破了例,母后神皇可就把两朝二十六帝的风头全都盖过去了。
反而言之,让李熙入朝京师的阻力也是相当巨大的。
曾国荃不管许多,他向群起反对的朝鲜君臣提出:“汉邦法典,甸服之君一年一朝,侯服之国三年一朝,绥服宾国五年一朝,要服之主十年觐京,及于荒服,终生朝一不为失礼,京师汉阳,不过两千里路程,既在五服之内,何有缺朝之礼?”
“平身。”钮祜禄氏品度旧宠气色,心中亦怀欣慰,“怎么样?在黑龙江还适应么?”
陈玉成起身笑道:“奴才还好,不过惦记主子罢了。”
“黑龙江是有些远。”钮祜禄氏早有计议,“大清与俄罗斯签了十年和约,你还留在黑龙江,多少就短了咱们的诚意,这样吧,你与诚廉换一换,去奉天做一任巡抚,往来京师也能便宜一些。”
陈玉成含笑答应:“奴才谢主子体恤!”
钮祜禄氏随口嘱咐:“曾国荃在朝鲜,李鸿章在日本,你们三人,应当尽捐嫌疑、守望相助,不教洋人钻了空子才是。”
陈玉成打千儿应诺:“嗻!”
大清帝国母后神皇的四旬万寿庆典堪称“空前绝后、绝后空前”,列国公使、番邦陪臣、蒙藏土司、地方督抚,能到的都到了,不说别的,礼单多的连司仪官都读不过来,在场的各国使节咂舌不已: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能被自个儿轻易吞下吗
朝觐的藩臣中,有两个人最为特殊。
第一个是靖海公尚泰,他是主动来的。
琉球虽然撤藩,但内附的请求并未获准,除驻军权与外交权,琉球州的行政权还掌握在旧王室手中,加上少了日本这层潜在威胁,以尚泰为首的琉球贵族自然对朝廷感恩戴德,此番入京贺寿,还有专程向钮祜禄氏谢恩的用意。
第二个是朝鲜国王,他是被逼来的。
曾国荃原本就不是善茬,在朝鲜经营三年,俨然变成了王室头顶的“太上王”,不管是朝王李熙,还是互相角力的大院君和闵王妃,自凡举动,都要看曾国荃的脸色行事,朝鲜局势倒也因此稳定了许多。
当然,头顶多了一座大山,朝鲜王室也不是不难受,明着不成来暗的,京城内颇有一些得了好处的大臣上书弹劾曾国荃,认为他“久驻藩国,执掌兵权,长此以往,必生不轨之心”,钮祜禄氏并不理会,反倒把汉相出缺赏赐给了曾国荃,曾国荃没了后顾之忧,李熙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神皇万寿,曾国荃本就绞尽脑汁,想趁机表一表忠心,从朝鲜搜刮的奇珍异宝自不必提,听说尚泰亲赴京师的消息,立刻打起了朝鲜国王的主意:要能安排李熙进京贺寿,神皇的脸上有了光彩,自己这个监国大臣可就更加体面了!
补充一句:李氏朝鲜在朱明洪武朝开国,到李熙这儿是第二十六代国主,别看他们以tian朝藩国自居,五百年来就没有舍下身段亲来朝贺的旧例,如果在眼下破了例,母后神皇可就把两朝二十六帝的风头全都盖过去了。
反而言之,让李熙入朝京师的阻力也是相当巨大的。
曾国荃不管许多,他向群起反对的朝鲜君臣提出:“汉邦法典,甸服之君一年一朝,侯服之国三年一朝,绥服宾国五年一朝,要服之主十年觐京,及于荒服,终生朝一不为失礼,京师汉阳,不过两千里路程,既在五服之内,何有缺朝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