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此计端是毒辣,针对常定军的弱点设置陷阱,环环相扣,一步步的让常定军落入瓮中。

    楚河自问若是没有发现山民,定然不会让马忠二十多万大军一直留在葫芦谷,成为插在南华山的一枚钉子,但又难以强攻进去,只能实施封锁战略。

    一旦山洪来袭,常定军定伤亡惨重,大本营那边陷入一片混乱,赵子龙和陈到来袭,加上诸葛亮或者诸葛卧龙,很可能将楚河击杀在南华山中!

    诸葛亮不愧是智冠三国,让周瑜生出既生瑜何生亮千古感叹的大能,一计若成,便可让楚河多年心血毁于一旦,彻底铲除常定军这心腹大患。

    从而使得反蜀联军实力大减,最终轻易荡平反蜀之势,一统蜀国。

    常定军能逃过这一劫,不得不说是侥幸,又或者是有大气运加身。

    黄忠等从楚河口中得知蜀军阴谋,也是出了一声冷汗,后怕不已。

    在常定军大部撤退的问题上,诸将却是出现了分歧。

    黄忠等老将,皆是稳重为主,觉得应该快速撤回仙人岭,只留下蝎尾翼虎空骑兵和军中强者守在葫芦谷外。

    而姜维等则是新锐主将觉得暂时按兵不动,等龙且那边准备好一切,开始运输粮食物资的时候才同时撤走,免得被蜀军发现端倪,提前实施阴谋。

    两种方案都有优劣之处。

    如按黄忠等老将之意,常定军大举撤退,定然会立马引起蜀军的注意,一旦炸毁铁笔岭,大本营那边的大量米粮物资怕就要毁于一旦。

    如按照姜维等新锐将领之意,葫芦谷这边的常定军,则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如果龙且那边的动静被赵云等发现,也可能引起蜀军的注意,提前发动阴谋。

    楚河还是比较倾向姜维的看法,不过,如此需要更加准确的探清积水潭的情况。

    一连串命令下去,大本营那边,龙且和木象大军出动,表面是追杀寻觅白毦军的行踪,实际上是转移大军,隔绝蜀军对常定军大本营的窥探,另外随军民壮则暗中做好物资运输的准备。

    楚河这边,虽然没有马上转移离去,不过兵马也做好了随时撤退的准备,好些兵马干脆以各种理由离开葫芦谷,放出烟幕迷惑蜀军。

    剩下两万多兵马,大半都是精通水性,只要卸掉战甲,哪怕大水来袭,依仗强横的身体素质,也有相当大的活命机会。

    另外,楚河还暗中让人快速编造巨大的藤筐,真的来不及撤退,兵将也能进入藤筐之内,在蝎尾翼虎空骑兵抓揽之下逃过洪水的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