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燕前期投入上亿的研究资金、2000万的广告费用,迄今为止卖出去的台影碟机还没超过两万台,就每台影碟机的售价高达四千元,万燕都收回成本都困难,更不要说什么利润了。

    万燕资金裢脱节了!

    万燕公司在影碟机市场启动的前夜就花光了所有钱,陷入生存的危机之中。

    从丁槐那里得知万燕的创造人姜万勐先生现在正四处筹措资金,准备扩大影碟机的生产基地。

    目前万燕公司的年产量只有区区几万台,虽然在九四年占据影碟机市场100%,到九五、九六年爱多、金正、新科等影碟机制造商崛起的时候,每年几万台的产能在市场排行里,连影子都看不见,更遑论收回投资、发家致富了。

    万燕要打翻身仗,唯有继续筹集资金扩大产能,等到九五、九六年影碟机市场突然暴发的时候,利用先机大举抢占市场。

    万燕会成功的筹集到资金吗?显然不会,不然万燕就不会是被遗忘的品牌了。

    在盗版影碟大量出现之前,影碟机的惨淡市场、万燕的惨淡经营已经让投资人失出信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引入影碟机整套的生产技术甚至不需要一百万的资金,然而投资万燕却要分摊万燕公司前期投入研发的上亿元成本,哪个投资人会傻到做这折本的买卖?

    就算张恪手里有两个亿,也会另起炉灶,绝不可能投给万燕公司,花极小的代价将万燕收购过来倒是划算的,但姜万勐、孙燕石这些万燕的创始人大概不会在这时候屈服吧。

    张恪考完试的那一天,蒋薇与另一名策划部的职员也从南方返回海州,他们带来一个关键的信息,深圳、香港等地已经出现盗版影碟。

    张恪不知道这时候有没有别的人清晰的看到碟机市场的先机,但是他知道碟机市场暴发的条件已经具备。一时无法暴发的原因,不在于其他因素,而是因为当前国内的产能只有万燕公司的区区几万台。影碟机市场受到碟片片源的严重限制同样,狭小的影碟机市场也限制盗版影碟市场的发展。

    在综合几方面的消息之后,张恪决定立即上马影碟机项目,不能再拖延下去,毕竟还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才能研制出第一台样机。

    张恪突然的决定让所有人都觉得诧异,而张恪给他们的解释就是:“拿vcd看盗版碟比ld爽多了!”

    这算哪门子解释?

    在目前综合出来的还不全面的市场调研报告当中,就算影碟机的市场前景不是那么悲观,但是锦湖目前的所涉及的新光造纸厂、饮食广场项目都处于热火朝天的状态之中,此时突然要上马全新的项目,其他人都无法理解。

    谢晚晴还在为张恪在唐学谦上次宴请中提出的方案欢欣鼓舞,这庞大的方案瞄准海州市整个的造纸行业,预计在三到五年的时间整合海州市大部分有价值的造纸厂,筹建一家大型的造纸集团。

    谢晚晴之后与张恪、周游详细讨论过实施那方案的可能性,计划在新光造纸厂渡过最艰难的前两个月,就让周游脱离海泰贸易,进入锦湖协助张恪负责这一方案的实施,他将负责筹建锦湖自身的营销队伍,建立**于海泰贸易之外的经销商、渠道商体系。

    她也计划将海裕公司的主要资产都置入锦湖,特别是将原料纸浆采购这一块业务并入锦湖,这样一来,锦湖同时具备包括原料采购、生产、销售在内的所有环节,完成骨架上的搭设,而且将在原料采购与销售环节具备极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