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王举人是个有才华的人,不到三十岁就考中了举人,地方上的县官都送礼巴结,村里的人都羡慕不已。因为考中了举人就意味着有机会做官,即使是九品芝麻官也是官,将来估计和县官还能一块儿处事呢。

    可王举人是个倔强的,放弃做官,死活都要考进士。平时去私塾教书挣些钱,其文章曾经让当朝状元读过,对其赞叹有加,说是必中进士,谁知一连考了几十年竟还没有中榜。

    也许是今年考得心态崩溃,回村大喊殿试有内幕,让村里的人都很惊讶。这话可不敢乱说,当朝圣上亲自监考的殿试怎会有内幕,是要掉脑袋的。

    “你说的也是,王举人那么有才华,怎么连考几十年都未中,莫非……真得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瘦高的人最后一句话说的极轻,害怕让人听到。

    身形微胖的人同意地点了点头,也许还真有,咱也不敢乱说。

    祁泽听到这里就离开了,她也是参加过殿试的人,知道其斗争激烈,能中榜是十分不易。当时她也为了中榜,废寝忘食,经常读书读到深夜才休息,天不亮就起床读书。

    殿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人的一生。但同样也深受朝廷关注,不公平肯定会有,但如果想从里面动手脚却有些难度。所以也算是比较公平的一次考试。

    也许是那个王举人考了太多次,心态不稳,发挥失常,或者是运气太差,命该如此,这事情谁也说不准。

    可同时也点明了祁泽,她确实把科举考试给忽略了。但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动乱,贸然行事只会引起别人的猜疑,还是不动为妙。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切只能看具体会发生什么事,才能着手应付。

    祁泽去兵部整理了一下公文,就回祁府浮生阁休息了。夜晚宁静,她也觉得睡的十分香甜。

    到了第二天,祁泽照旧去马场,却在路上看到几个读书打扮的人围在一起旁若无人地窃窃私语。

    祁泽在旁边也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我就说这次的殿试是怎么回事,怎么中榜都是一些世家子弟?原来是主考官收了贿赂,礼部尚书明明知道却不管不顾,让自己的儿子中榜,真是可耻。”

    “就是,欺负咱们这些平民百姓没有钱,世家大族就在那里为所欲为。掏钱买名利,我呸!”

    “我们在辛辛苦苦用功读书,他们在那儿舒坦。到最后我们落榜了,他们却都中了。那些簪缨世族怎么会懂得民间疾苦?”

    “如果早知道掏钱就能中榜,我也去掏钱。可惜咱们命不好,没有投胎到富贵人家,想掏钱也没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