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章事起
孙御史一直站到承极殿中人都走光了,才慢悠悠出殿门,下了阶台,他远远望见宁王在跟一内宦说着什么。
“殿下还未出宫?”孙御史瞧着刚走开的内宦,对着宁王一派温和,这是几个皇子中他为数不多看着顺眼的。
“孙御史。”萧引稍稍躬身,“这位小公公家中老母多病,托我在桃叶寺中点海灯,为其母亲祈福消灾,是以多耽误了些。”
“方才也是听闻殿下为太后娘娘抄写经文,殿下如此善心,真是我晋之福。”孙御史从来不吝惜他的夸赞,只是这品格虽好,却不该出现在一个皇子身上,几代帝王因着血缘亲薄,早已不知夺嫡之争有多可怕,孙御史近来遍览四国之书,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这位太过温善的皇子。
“殿下自从跟着太后娘娘便一心向佛,这是好事,只是身为皇子,国事政务也该多上心才是。”
萧引恭敬听着,“是,御史之言,引谨记在心。”
正说着又来了个小内宦,不顾二人在说话,径直开口:“见过宁王殿下,皇后娘娘有请。”
孙御史一听就要训斥,萧引赶紧回:“是,引这就前去。”
说完又对着孙御史说:“多谢御史提点,日后引必上门拜访,今日引先走一步。”
孙御史自然答应。
萧引跟着内宦往凤宜宫而去,行到人少时,前面带路的小内宦忽然说:“殿下要保重,娘娘有些生气。”
原来这内宦就是跟着萧引去漳阴回来的淳福,一趟远行,萧引于身边人的宽容大度,让淳福心生记挂,这会好意出声提醒。
萧引看着前方路,低声回:“多谢淳公公提醒。”
淳福有些着急,他怎么不问是何事呢?一路在廊下曲折回环,不时有宫女内宦经过,淳福再没找到机会说话。
到了凤宜宫宫门,萧引在门外等,淳福进去回话。
里间伏皇后正在插花,听了淳福的通报,自顾自摆弄着手中花,半日没理。
淳福估摸着时间,又回了一遍,伏皇后手中动作不停,说:“这会有些困乏,本宫就不见他了。既然来都来了,便叫他抄写经文罢,他不是爱抄么,那就多抄些。”
孙御史一直站到承极殿中人都走光了,才慢悠悠出殿门,下了阶台,他远远望见宁王在跟一内宦说着什么。
“殿下还未出宫?”孙御史瞧着刚走开的内宦,对着宁王一派温和,这是几个皇子中他为数不多看着顺眼的。
“孙御史。”萧引稍稍躬身,“这位小公公家中老母多病,托我在桃叶寺中点海灯,为其母亲祈福消灾,是以多耽误了些。”
“方才也是听闻殿下为太后娘娘抄写经文,殿下如此善心,真是我晋之福。”孙御史从来不吝惜他的夸赞,只是这品格虽好,却不该出现在一个皇子身上,几代帝王因着血缘亲薄,早已不知夺嫡之争有多可怕,孙御史近来遍览四国之书,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这位太过温善的皇子。
“殿下自从跟着太后娘娘便一心向佛,这是好事,只是身为皇子,国事政务也该多上心才是。”
萧引恭敬听着,“是,御史之言,引谨记在心。”
正说着又来了个小内宦,不顾二人在说话,径直开口:“见过宁王殿下,皇后娘娘有请。”
孙御史一听就要训斥,萧引赶紧回:“是,引这就前去。”
说完又对着孙御史说:“多谢御史提点,日后引必上门拜访,今日引先走一步。”
孙御史自然答应。
萧引跟着内宦往凤宜宫而去,行到人少时,前面带路的小内宦忽然说:“殿下要保重,娘娘有些生气。”
原来这内宦就是跟着萧引去漳阴回来的淳福,一趟远行,萧引于身边人的宽容大度,让淳福心生记挂,这会好意出声提醒。
萧引看着前方路,低声回:“多谢淳公公提醒。”
淳福有些着急,他怎么不问是何事呢?一路在廊下曲折回环,不时有宫女内宦经过,淳福再没找到机会说话。
到了凤宜宫宫门,萧引在门外等,淳福进去回话。
里间伏皇后正在插花,听了淳福的通报,自顾自摆弄着手中花,半日没理。
淳福估摸着时间,又回了一遍,伏皇后手中动作不停,说:“这会有些困乏,本宫就不见他了。既然来都来了,便叫他抄写经文罢,他不是爱抄么,那就多抄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