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江诗蕴微点了点头。只是听这话怎么这么不对味。

    “怎么,给你管着庄子是嫌官小了,那我可就另寻他人了?”

    江云艾神色一紧,像是很害怕江诗蕴收回成命般,忙摆手道:“不是不是,蕴儿你也忒小气了,不过就说说而已,我就说嘛,我江云艾也不是什么都不会做啊,轮到大显神威的时刻不就来了吗?我这马上就要成为一个庄子的管事了,你们给瞧好了。我一定干出一番事给你们瞧瞧!”

    惹得闻讯而来的江家众人笑声连连。江云芳忙道:“既是蕴儿如此信任你,莫要贪玩,好好将庄子打理好才是正经。”江云艾歪着头,颇有些得意道:“那是自然,大姐你就是操心的事太多,我现在好歹也是一方管事,你们这番说教于我,让我多没脸啊。以后,你们得称呼我为江管事,可记住了?”

    江诗蕴的嘴角抽了抽,严重怀疑自己的决定是否错了。

    既然决心改行了,江诗蕴已经把重心放向玻璃的事,眼见着就要秋收了,村里的佃户们也陆续开始交粮,自家地里种的苞米和稻谷也快成熟了,江诗蕴又怕江云艾老毛病又犯了,只得招了个懂事的管事婆子,又得刘钱引荐招了个账房先生,教会了他做表格,惹得账房先生连连称奇,才对庄子上的事放了心。

    养殖场的事彻底交给王仁打理,这些事安排好了,才全身心投入玻璃的制作。

    工厂的事倒也还好,按着自己记录好的配方单照着做并好了,只需添加上一些其他玻璃制品的模具即可,沈庆之找来的这些人倒是通透的,稍稍示范后他们就能照着做出来,江诗蕴将他们分成几批,一队人一个工序,这样既提高了效率,也不怕手艺被别人偷了去。

    沈庆之找到的铺子让江诗蕴不甚满意。铺子坐落在庆州府最繁华的郭厝街上,一条街的商品琳琅满目,只要能想到的商品在这条街都能找到,郭厝街旁就是本地最有名的景点南大街,前来游览的诗人才子们络绎不绝,这还是去前面寒山寺的必经路径,夫人娘子们坐轿子的坐轿,赶车的赶车,却是繁华得很。虽没有现代城市的霓虹闪烁,车水马龙,倒也是让人目不暇接,一派欣欣向荣。

    晁章说得对,此地的铺子莫说你肯出钱,就是你有钱也不见得十分容易找到,想到这,江诗蕴不得不佩服沈庆之,店铺遍地开花,真难以想象他到底有多少财富。

    按江诗蕴的设计。既是卖玻璃的,自然全部物件都得用玻璃制造才好。她忍痛命人将古色古香的铺子拆了,这间铺子之前是卖古董的,装修成本本就极大,惹得路人连连惋惜,也好奇主人家竟然舍得下如此血本,到底是做到什么买卖,有这信心能比日进斗金的古玩器件更赚钱?

    玻璃制造厂已经趁着秋收前做好了。江诗蕴让人小心翼翼的搬了过来,利用特殊材质进行粘连,没有现代的水泥钢筋,江诗蕴用几根粗壮的木头支撑成一个牢固的框架,然后用大块小块的玻璃奇妙的组合成一栋自具风格的玻璃房,地板就用大理石磨平了,即免去玻璃会打滑,在满是玻璃的光照下也不突兀。

    铺子还未建好,就已经惹来了大批路人游客的啧啧称奇,这无形中就是很好的宣传,晁章状似无意的“路过”了几次,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惊喜,也愈加佩服江诗蕴的智慧,眼中的光彩从未下去过,虽然只是间面积不大的铺子,却终将成为此地的又一地标性建筑。

    其实并没有多复杂,跟造蔬菜大棚的原理差不多罢了,只是玻璃在这个朝代太过珍贵,才会显得特别让人惊奇。连江云芳都忍不住惊叹,江云艾更是大惊小怪的摸了又摸,又怕给弄坏了,那想动又不敢动的小脸变得特别纠结。心中暗自高兴,这下,她终于可以昂着头骄傲一番,好像这玻璃是她造出来的一般,骄傲得不得了。

    废了不少功夫,铺子终于建好了,每到太阳天,玻璃就能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线,亮亮的晃了人的眼。让人远远就能瞧见这如水晶宫般的特别商铺。铺子取名“无暇幻”倒是应景。还未开张,就已经接了不少的订单,当然,大家以为玻璃这稀罕物件定然是不便宜,所以初时的订单多是达官显赫。

    八月初十,宜求嗣,嫁娶,出行,求财,开市,交易,安床,江诗蕴选择在这天开业。

    一大早,江家人就准备开了,适逢马上就到中秋节了,那些达官贵人家的娘子姑娘早早就开始准备中秋节礼,开始各大商铺采购,此刻这郭厝街往来的行人多了许多,而今又逢这玻璃铺子开业,人流更是络绎不绝,水泄不通。

    因着玻璃是易碎物品,哪怕江诗蕴已经想办法改进过硬度,但还是得仔细着。整个架子被江诗蕴用玻璃拼装成大大小小的格子,又将格子划分区域,分设日用区,装饰区,搭建区等,格子上摆设的都是些小件,如杯子碗碟,花瓶饰物,摆件茶具,因着大件不好展出,还有一个架子上专门放着江诗蕴准备好的大块玻璃的图纸,请了最好的画师应她的要求画出各种花色,打光,和形态。以便客人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