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

    这段时间,发生了两件大事。

    其一是在蔡邕的帮助下,千字文已经成文,比起原版字数未变,仍旧是整整千字,只是所用之字有所不同,意思也有所不同。

    不过在张新看来,这新千字文比起原版犹有过之。

    不愧是蔡邕的手笔。

    其余教材也已经全部编写完毕,蔡邕校对无误后,张新召来严进,命他制作雕版,大量印刷教材,分发到各县。

    张新思来想去,比起活字印刷术,还是雕版印刷术更加适合现在的实情。

    且不说活字印章制作的成本高昂,单是数千个汉字的排列组合,就需要对工匠的文化素养有相当高的要求,不太现实。

    除去教材外,张新还请郡中擅长书法的博士,将蔡邕给他的所有书都抄写了一遍,拿去给严进制作雕版。

    蔡邕擅长的飞白书属于草书的一种,适合观赏,不太适合日常阅读,因此张新没有找他。

    当蔡邕见到印刷出来的书籍后,又跑去给蔡琰看大宝贝了。

    随后,一篇千字文和雕版印刷术的消息,随着蔡邕的一封书信,渐渐在士人之中传播开来。

    无数士人惊为天人。

    千字文倒也罢了,毕竟作为一篇蒙学文章,虽然足够奇,但在他们看来也就那么回事。

    好,但没有非常好。

    可标点符号和印刷术就不一样了!

    先贤书籍为何难以理解?甚至还有许多曲解?

    没有标点符号,不好断句占了一大部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