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这于成儒年过半百之后,只得了一个丫头,但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姑娘家是没办法继承家业的。

    眼看着家中大权就要落入自己几个年轻弟弟的手里,于成儒心里是十分的不甘,于是后来他就想了个法子,招个上门女婿吧,都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到时候这家业就可以名正言顺传到自己女儿女婿的手里了。

    恰好于成儒这女儿生得漂亮,又琴棋书画啥都懂,在当时早已经被一些名门的公子哥看上了,于是于成儒便在这上面下起了功夫。

    当时正是明末时期,王朝就要衰败,大明皇帝不理政务,迷信起了一些巫邪的东西。

    后来京中来了一个南方的法师,说是能掐会算,能预知天下的大势。

    这个法师进入京中,很快得到了皇帝的器重,直接封了护国法师的名头,官居一品。

    一时间法师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皇帝很多的政策都受到他的主导,朝廷中的官员呈现一边倒的趋势,全都想要攀附在这法事的名下。

    这法师有个年轻儿子,当时还未婚配,这些官员就纷纷举荐自己家的闺女,想要和他攀上亲家。

    谁知这法师的儿子眼光很高,对那些漂亮的富家小姐都不来电,阅遍了京中的名媛,最后是一个也没瞧上。

    后来不知何时,法师的儿子遇见了于家的小姐,也就是于成儒的闺女,那是一见钟情,当即到于家去提亲。

    于成儒当时是大喜过望,这护国法师的亲家,好多朝廷大官想攀都攀不上,没想到这大法师却主动向于家抛出了橄榄枝,于是当即便应下了亲事。

    此后便是双方家长见面,商定两人的亲事。

    本来这件事要是成了,于成儒不但能保住族长的位置,还能攀上护国法师这么个大靠山。

    要知道当时的皇帝已经昏庸到了一定程度,大部分的事情都是大法师在料理,这简直就和攀上了皇亲国戚没啥区别。

    但是令他万万没想到是,这件事最后却被他的乖乖女儿给搅黄了,就在定亲之后不久,她的女儿突然带着一些金银细软,跟着于家的一个下人小家丁私奔了。

    我看到这里,不禁笑出声来,这杨家祖上的事情,简直比话剧还有意思。

    我接着往下看,书上记载到,这于家小姐虽然是个富家千金,知书达理,但也是很有性情的。

    她小时候和那个小家丁青梅竹马一起在于家长大,早就对那小子有意思了,至于那大法师的儿子,她是完全没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