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最难(2/3)
中午和晚饭的时候考场发了馒头和米粥,味道不怎么好,但是邵宇星还是挣扎着吃下去了。
因为体质和耐力都有增加的原因,他觉得自己对于食物的忍耐度比之前强多了。以前他可是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人,哪儿能入口这么粗糙的东西?可是现在他已经吃得面不改色,还能吃完了,实在是巨大的进步。
邵宇星待在考棚里无聊地躺着,他觉得身下这个硬板床虽然将自己咯得很吧舒服,但也不是最难熬的。
对于他这个最喜欢风花雪月斗鸡走狗的纨绔来说,最难捱的事情其实是——无聊啊!
因为他早早就将题目答完了的缘故,他相当于有半个白天的时间以及一整个晚上的时候都是没有事情做、干躺着。别人虽然看着他这个有限的模样投射来很多羡慕嫉妒恨的眼光,但是天知道邵宇星有多无聊!
可是这些知识点并不是什么难点,都深深地刻印在邵宇星脑海里呢,那是断然不会出错的,也不需要他费心费力去思考什么的,没有重复检查的必要,做好了就是做好了,可不就无聊透顶么?
等到了第二天写时策题的时候,邵宇星终于来了一些兴趣了——今日里的考题终于不像昨日一般无聊,他可以好好地抖擞一下精神,多消磨一下时间了。
汪学政大人出的题目是治水。江南省乃是水乡,多有水患,他所出的这个水患治理之策倒也是老生常谈,不算离谱。
邵宇星先是往水患上面想了想,答了几条之前在别处看来的治水之策,写了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但是却越看越不满意。
实在是因为他之前没有实际接触过治水这样的问题,觉得自己通篇都是“纸上谈兵”而已,用小指头想也知道这般毫无实际内容的文章是不可能会得高分的。
邵宇星想到自己这个府试的案首若是在院试的时候考一个吊车尾的名次,浑身打了一个激灵,说不得便会有人攻讦他贿赂乔府君才得了这个案首了,要不然怎么一遇到汪学政的题目就现了原形,答得那么差?
邵宇星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再次审题,然后想到了之前吴瑾雯告诉他的话——这位新来的汪学政其实也是新皇的人马,想要好好整顿江南吏治的,与那乔府君是一类人。
于是他再次审题,这次审题却有着针对性,一心想着如何将自己之前与吴瑾雯复习好的有关吏治的内容加入其中,重新构思一篇时策文。
想了很久之后,邵宇星脑海之中灵光一闪,他忽然有了一个绝佳的思路,于是考试挥毫,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时策文章的草稿,大意便是:
自古以来对于治水,大家不外乎就是两种观点:一种是堵,一种是疏。
虽然说传闻大禹治水那个时候,主要做的是疏通水路,想要真正治理好水患是“堵不如疏”,但是很多时候,一县的百姓所面对的是一个能帮助他们堵住水患的牢固堤坝,或者是一个牢固的泄洪设施。
不管那个设施设计和建造的目的是要堵住洪水还是要疏通洪水,都有一个前提,那便是那个工事没有偷工减料,而是用工用料扎扎实实,的地建设完成。
若果建立都是一些豆腐渣工程,那么它们便在该挡住洪水的时候没能挡住洪水,该开闸疏通水路泄洪的时候打不开,或者往其他别的方向打开,制造出来别的麻烦,一切都完蛋。
因为体质和耐力都有增加的原因,他觉得自己对于食物的忍耐度比之前强多了。以前他可是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人,哪儿能入口这么粗糙的东西?可是现在他已经吃得面不改色,还能吃完了,实在是巨大的进步。
邵宇星待在考棚里无聊地躺着,他觉得身下这个硬板床虽然将自己咯得很吧舒服,但也不是最难熬的。
对于他这个最喜欢风花雪月斗鸡走狗的纨绔来说,最难捱的事情其实是——无聊啊!
因为他早早就将题目答完了的缘故,他相当于有半个白天的时间以及一整个晚上的时候都是没有事情做、干躺着。别人虽然看着他这个有限的模样投射来很多羡慕嫉妒恨的眼光,但是天知道邵宇星有多无聊!
可是这些知识点并不是什么难点,都深深地刻印在邵宇星脑海里呢,那是断然不会出错的,也不需要他费心费力去思考什么的,没有重复检查的必要,做好了就是做好了,可不就无聊透顶么?
等到了第二天写时策题的时候,邵宇星终于来了一些兴趣了——今日里的考题终于不像昨日一般无聊,他可以好好地抖擞一下精神,多消磨一下时间了。
汪学政大人出的题目是治水。江南省乃是水乡,多有水患,他所出的这个水患治理之策倒也是老生常谈,不算离谱。
邵宇星先是往水患上面想了想,答了几条之前在别处看来的治水之策,写了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但是却越看越不满意。
实在是因为他之前没有实际接触过治水这样的问题,觉得自己通篇都是“纸上谈兵”而已,用小指头想也知道这般毫无实际内容的文章是不可能会得高分的。
邵宇星想到自己这个府试的案首若是在院试的时候考一个吊车尾的名次,浑身打了一个激灵,说不得便会有人攻讦他贿赂乔府君才得了这个案首了,要不然怎么一遇到汪学政的题目就现了原形,答得那么差?
邵宇星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再次审题,然后想到了之前吴瑾雯告诉他的话——这位新来的汪学政其实也是新皇的人马,想要好好整顿江南吏治的,与那乔府君是一类人。
于是他再次审题,这次审题却有着针对性,一心想着如何将自己之前与吴瑾雯复习好的有关吏治的内容加入其中,重新构思一篇时策文。
想了很久之后,邵宇星脑海之中灵光一闪,他忽然有了一个绝佳的思路,于是考试挥毫,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时策文章的草稿,大意便是:
自古以来对于治水,大家不外乎就是两种观点:一种是堵,一种是疏。
虽然说传闻大禹治水那个时候,主要做的是疏通水路,想要真正治理好水患是“堵不如疏”,但是很多时候,一县的百姓所面对的是一个能帮助他们堵住水患的牢固堤坝,或者是一个牢固的泄洪设施。
不管那个设施设计和建造的目的是要堵住洪水还是要疏通洪水,都有一个前提,那便是那个工事没有偷工减料,而是用工用料扎扎实实,的地建设完成。
若果建立都是一些豆腐渣工程,那么它们便在该挡住洪水的时候没能挡住洪水,该开闸疏通水路泄洪的时候打不开,或者往其他别的方向打开,制造出来别的麻烦,一切都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