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府拜访(1/3)
第六十五章孟府拜访
前世里的时候,因为邵宇星并未走科举这条路,也并未有如今这样傲人的成绩,所以其实邵伟存是并未在这个时候带着他来到京城拜见过孟华茂的。
邵宇星只记得当年他和吴瑾雯成婚的那一年,远在京城的孟华茂也送了很多很重的礼物来庆贺他的婚礼,让他老爹老娘在亲友们面前很有面子,别的更多的却是没有了。
而邵伟存这个人嘴紧,也并未和邵宇星以及其他人等详细说过他与孟华茂之间事情,邵宇星只隐约知道自己父亲与孟华茂孟大人相交莫逆,跟古董的却是一点儿都不知道了,因此今日邵伟存肯讲,他自然是竖着耳朵集中十二分的精力在认真地听着。
邵伟存借着今日的酒意,似回忆似提点地慢慢向自家儿子以及亲家小舅子说着他与孟华茂之间的往事,也算是让他们提前一些了解一下孟华茂这个人,希望他们二人之中至少能有一个人明日里讨得了孟华茂的好,得了他的青眼相看,再不济也免得明日里说错话惹了孟华茂的厌弃。
“孟华茂是我的同学,当日里的我们二人在同一个先生的私塾里启蒙,他脑子灵光,成绩远比我要好,是先生的心头好,我就是那个从来不开窍的,经常被先生用戒尺打。”说道此处,邵伟存想到那段往事,并未露出什么不悦的神色,反而露出了一个怀念的笑容,看起来好似他十分怀念那段时光。
“那个时候我们家只算是小富即安,并未做到如今这个规模。你祖父虽然是商户出身,但是却十分重视科举,想要我念书有成、出人头地,少不了棍棒打我,逼我念书。
可惜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我这边怎么学都不开窍,那边孟华茂却是一点就通,受尽夫子的关照和宠爱,自然惹得很多同学都看他不顺眼,甚至有些时候联合起来欺负他。
我从来不屑做那种背地里欺负人的事情,也见不得别人仗势欺人,所以帮了他几次,后来就与他成了能说得上话的同窗,慢慢更是成了朋友,会到对方的家中去玩,拜见对方父母那种。
当时他父亲病重卧床治病,家中的余财基本上都换了药钱,生活很困难,但是我想要周济他银子几次,都被他拒绝了,他情愿花时间到书铺去抄书打工,都不愿意接受我的周济,性子很独立。
只是后来他父亲最终还是病故了,他家无余财,无力安葬父亲、侍奉老母,才不得不低头找我。但是当时他和我说的也是借银子,想借10两银子埋葬父亲,日后等到他能赚钱了就还给我。当时他刚刚考中了秀才,而我已经放弃念书,回家跟着我爹做生意了。
当时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想到了之前念书时候先生给我们讲过的那个吕不韦‘奇货可居’的典故,忽然便找父亲拿了一千两银子的银票出来,递给了孟华茂,还把他惊了一跳。
然后我对他说道;‘孟兄,如今你的困境不仅在于需要钱安葬父亲、奉养母亲,你还需要钱买书和笔墨纸砚,做路费,走科举这条路。我知道你有大才,但是如果你不能跳出这些凡俗杂事的窠臼之中,没有通过科举鱼跃龙门一飞冲天,那么你的生活永远无法改善。所以,既然你像我借银子,借10两不如借1000两,小弟在此等着你功成名就日后反过来照顾我的那一天。’
当日听了我那一番话之后,孟华茂犹豫了一瞬,便咬牙接过了我那一千两的银票,之后他便一路高中,最后娶了座师贾温文的女儿,现在位极人臣了。
现在孟华茂的母亲孟老夫人还在世,她是知道我与孟兄这一千两银子故事的人,对我好得不得了。每次我到孟府来的时候都要来拜见她,她都会很开心地拉着我说很久的话。
只不过这些年来,我发觉孟华茂做官做大了之后,似乎已经不太愿意总是提起那‘一千两银子’的故事了,也不是太乐意见到我这个故人。
虽然都是我给他很多钱护着我们家的生意,但以前我来到京城之后只要一将自己的拜帖递过去,当天就能得到他的召见,最迟也不过是第二天。
但是这一次我递了拜帖去孟府之后,管家直接将我们拜访的时间安排在了三天之后,定然也是孟华茂的意思。所以日后我会减少来京城的次数,你们也千万不要在孟华茂面前提什么之前的事情了,我担心他反而会反感。”
前世里的时候,因为邵宇星并未走科举这条路,也并未有如今这样傲人的成绩,所以其实邵伟存是并未在这个时候带着他来到京城拜见过孟华茂的。
邵宇星只记得当年他和吴瑾雯成婚的那一年,远在京城的孟华茂也送了很多很重的礼物来庆贺他的婚礼,让他老爹老娘在亲友们面前很有面子,别的更多的却是没有了。
而邵伟存这个人嘴紧,也并未和邵宇星以及其他人等详细说过他与孟华茂之间事情,邵宇星只隐约知道自己父亲与孟华茂孟大人相交莫逆,跟古董的却是一点儿都不知道了,因此今日邵伟存肯讲,他自然是竖着耳朵集中十二分的精力在认真地听着。
邵伟存借着今日的酒意,似回忆似提点地慢慢向自家儿子以及亲家小舅子说着他与孟华茂之间的往事,也算是让他们提前一些了解一下孟华茂这个人,希望他们二人之中至少能有一个人明日里讨得了孟华茂的好,得了他的青眼相看,再不济也免得明日里说错话惹了孟华茂的厌弃。
“孟华茂是我的同学,当日里的我们二人在同一个先生的私塾里启蒙,他脑子灵光,成绩远比我要好,是先生的心头好,我就是那个从来不开窍的,经常被先生用戒尺打。”说道此处,邵伟存想到那段往事,并未露出什么不悦的神色,反而露出了一个怀念的笑容,看起来好似他十分怀念那段时光。
“那个时候我们家只算是小富即安,并未做到如今这个规模。你祖父虽然是商户出身,但是却十分重视科举,想要我念书有成、出人头地,少不了棍棒打我,逼我念书。
可惜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我这边怎么学都不开窍,那边孟华茂却是一点就通,受尽夫子的关照和宠爱,自然惹得很多同学都看他不顺眼,甚至有些时候联合起来欺负他。
我从来不屑做那种背地里欺负人的事情,也见不得别人仗势欺人,所以帮了他几次,后来就与他成了能说得上话的同窗,慢慢更是成了朋友,会到对方的家中去玩,拜见对方父母那种。
当时他父亲病重卧床治病,家中的余财基本上都换了药钱,生活很困难,但是我想要周济他银子几次,都被他拒绝了,他情愿花时间到书铺去抄书打工,都不愿意接受我的周济,性子很独立。
只是后来他父亲最终还是病故了,他家无余财,无力安葬父亲、侍奉老母,才不得不低头找我。但是当时他和我说的也是借银子,想借10两银子埋葬父亲,日后等到他能赚钱了就还给我。当时他刚刚考中了秀才,而我已经放弃念书,回家跟着我爹做生意了。
当时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想到了之前念书时候先生给我们讲过的那个吕不韦‘奇货可居’的典故,忽然便找父亲拿了一千两银子的银票出来,递给了孟华茂,还把他惊了一跳。
然后我对他说道;‘孟兄,如今你的困境不仅在于需要钱安葬父亲、奉养母亲,你还需要钱买书和笔墨纸砚,做路费,走科举这条路。我知道你有大才,但是如果你不能跳出这些凡俗杂事的窠臼之中,没有通过科举鱼跃龙门一飞冲天,那么你的生活永远无法改善。所以,既然你像我借银子,借10两不如借1000两,小弟在此等着你功成名就日后反过来照顾我的那一天。’
当日听了我那一番话之后,孟华茂犹豫了一瞬,便咬牙接过了我那一千两的银票,之后他便一路高中,最后娶了座师贾温文的女儿,现在位极人臣了。
现在孟华茂的母亲孟老夫人还在世,她是知道我与孟兄这一千两银子故事的人,对我好得不得了。每次我到孟府来的时候都要来拜见她,她都会很开心地拉着我说很久的话。
只不过这些年来,我发觉孟华茂做官做大了之后,似乎已经不太愿意总是提起那‘一千两银子’的故事了,也不是太乐意见到我这个故人。
虽然都是我给他很多钱护着我们家的生意,但以前我来到京城之后只要一将自己的拜帖递过去,当天就能得到他的召见,最迟也不过是第二天。
但是这一次我递了拜帖去孟府之后,管家直接将我们拜访的时间安排在了三天之后,定然也是孟华茂的意思。所以日后我会减少来京城的次数,你们也千万不要在孟华茂面前提什么之前的事情了,我担心他反而会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