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鸾直起了腰“真的有人信吗”
“有。那两位先帝宫中旧人,原也不是无名无姓的人物,先帝时曾经多次出入勋贵大臣府上传旨的。来先帝驾崩时,宫中服侍过的旧人都尽数殉葬了,但这两位却在那之前就由先帝亲口开恩放了出去,听今上听后,立刻就下令将他们找回来,只是没找着,也不知燕王殿下是从哪里请到了他们。如今他们都,悼仁太子死后,先帝病重,来已经准备要立衡王为储了,是今上违令潜入宫中,在病床前逼迫先帝,在已经写好的传位诏书上签字盖印,他得逞以后,先帝病情就急速恶化,临终前命他二人带着先帝的随身玉佩与密令出宫,他们离宫后不到半日,便听了先帝驾崩的消息。”
明鸾长长吁了口气。先不论这两个先帝旧人所带的玉佩和密令是真是假,有了人证物证,自然会有更多人相信这是事实。至少建文帝篡位的形象已经摆脱不掉了。
卞副使又继续道“至于那几个藩王府内侍,有两个是湘王府的,一个是齐王府的,还有一个是代王府的。湘王全家而死,齐王、代王被废为庶人家眷都拘在京中。湘王府的老奴,湘王其实并不是而死,而是有人自称奉天子之命而来,鸠杀湘王,又将他的妻妾儿女捆绑起来,放火烧宫,才造成了惨事齐王府与代王府的旧奴则,今上命人悄悄擒住两位王爷的家眷,将他们带回京城拘禁以此威胁两位王爷进京认罪,两位王爷为保妻儿不得已才应了。檄文传入京城后,今上在朝上大发雷霆,当晚代王与齐王的居所便起火了,虽然只伤了几个人,但两位王爷都吓破了胆,齐向宗正哭诉求饶,宗室皇亲齐齐上书,只是不知道今上会如何处置。”
明鸾冷冷一笑,没有话。虽然不知道邢两场火是谁放的但肯定不是建文帝,他才没那么傻,才发过火,晚上就派人去放火,要杀人,一壶毒酒就够了。
可惜别人都不相信他,可见坏事做得多了,就算不是他干的,别人也会认定他是凶手。
陈氏怯怯地问“那么现在京城里是不是很危险今上既然已经发怒,那章家人进京后“卞副使道“章家人是秘密进京又不会进京,应该无妨。来章三奶奶既然已经和女儿团聚了,也差不多该动身北上了。这几日因北面的消息乱糟糟的,城中也有些混乱,趁着按察使司的人无暇他顾,我尽快送你们出城吧。来,这寒冬时节,水路多有不便之处,但你们走陆路又会遇上许多关卡,未免风险太多不如先走水路抵达泉州一带再改走陆路泉州客商云集,对外地人查得不严我已命人准备好两份身份文书,你们带着上路若有人盘查,也好拿来应付一明鸾赶紧道“卞大人,其实我觉得,现在去京城,路程远不,路上还有可能遇到很多危险。我比较倾向于跟母亲先回她娘家吉安,在那里隐居一段时间,等京城局势平息下来,再去京城。您觉得这样好不好从广州去吉安,也方便得多。”
卞副使皱皱眉,想了一会儿,才道“来是无妨的,但去吉安,一路要经过无数关卡,你们未必能混得过去。再,朝廷若真要追究章家,陈家也有可能会被卷进去,吉安未必安全,万一叫熟人认出来,向官府告发,岂不是自投罗卞某已经安排好了,你们尽管放心就是。”
明鸾还想再,却被陈氏按住“就照大人的意思办吧,她孩子家懂得什么您别见怪。”明鸾见她这么,只好乖乖闭了嘴。
卞副使很快就走了,大晚上的,他在只有女眷的家里也不大方便。他一走,明鸾便问陈氏“你为什么要拦着我咱们自己有船,改装了扮作走亲戚的,照咱们当年南下的路反过来走,用不了十天半月就能到吉安,比去京城快多了,只需要卞大人送我们出城,别的事都不用他操心,不是两相便宜的事么”
陈氏却怔怔地看着桌上那瓷坛子不话,沉默半晌地道“总要将你父亲和二伯娘送回去哪怕不去京城,也要将他们送回老家”
明鸾张张口,盯着那瓷坛子“我真不明白他在想什么,如果当初他没走,还跟家里人在一起,现在早就平安脱险了,我们也不会跟租父他们分开”
“这都怨我”陈氏红了眼圈,“若不是我拦着,不让茂升元为他出力”
明鸾打断了她的话“跟你有什么关系他明明可以有更好的选择,是他贪生怕死才揽下了送军粮的差事。你能不能少怨自己几句”
“鸾儿”陈氏猛地转过头来,“他是你父亲,你不能这样”
“就算他是我生身之父,我也要这样”明鸾涨红了脸,“明明知道家里只剩下老弱妇孺,全家人都要依仗他,他还要自私地离开。这样的父亲,休想我对他有半分尊敬”罢扭头就冲回房去了。
明鸾扑到床上,将脸埋在被子里生闷气,只觉得胸口仿佛被什么东西堵住了,满腔的悲愤无法排解出来,塞得她整个人都快要爆炸了。过去记忆中的一幕幕在她脑海中闪过,有章敞教她读书写字的情形,也有章敞对她破口大骂的情景,她一时想起冯兆南带兵闯入南乡侯府时,章敞挡在她与陈氏前面拦住挥刀的士兵,又一时想起当日她接到家书章敞抛下家人去了安南军前,还有方才卞副使他因为害怕,半路上逃跑结果失足摔死林林总总,挤爆了她的脑袋,她对着被子不停地捶头,才恍然惊觉被面上隐隐沾上了水迹,猛地坐起。
陈氏不知几时走了进来,倚在床边,低声道“无论如何,他总是你的父亲,你在我面前倒罢了,往日再不可今日这样的话。死者为大,就当看在看在生育之恩的份上,往后别再怪他了。你再怪他,他也看不到了。”
“有。那两位先帝宫中旧人,原也不是无名无姓的人物,先帝时曾经多次出入勋贵大臣府上传旨的。来先帝驾崩时,宫中服侍过的旧人都尽数殉葬了,但这两位却在那之前就由先帝亲口开恩放了出去,听今上听后,立刻就下令将他们找回来,只是没找着,也不知燕王殿下是从哪里请到了他们。如今他们都,悼仁太子死后,先帝病重,来已经准备要立衡王为储了,是今上违令潜入宫中,在病床前逼迫先帝,在已经写好的传位诏书上签字盖印,他得逞以后,先帝病情就急速恶化,临终前命他二人带着先帝的随身玉佩与密令出宫,他们离宫后不到半日,便听了先帝驾崩的消息。”
明鸾长长吁了口气。先不论这两个先帝旧人所带的玉佩和密令是真是假,有了人证物证,自然会有更多人相信这是事实。至少建文帝篡位的形象已经摆脱不掉了。
卞副使又继续道“至于那几个藩王府内侍,有两个是湘王府的,一个是齐王府的,还有一个是代王府的。湘王全家而死,齐王、代王被废为庶人家眷都拘在京中。湘王府的老奴,湘王其实并不是而死,而是有人自称奉天子之命而来,鸠杀湘王,又将他的妻妾儿女捆绑起来,放火烧宫,才造成了惨事齐王府与代王府的旧奴则,今上命人悄悄擒住两位王爷的家眷,将他们带回京城拘禁以此威胁两位王爷进京认罪,两位王爷为保妻儿不得已才应了。檄文传入京城后,今上在朝上大发雷霆,当晚代王与齐王的居所便起火了,虽然只伤了几个人,但两位王爷都吓破了胆,齐向宗正哭诉求饶,宗室皇亲齐齐上书,只是不知道今上会如何处置。”
明鸾冷冷一笑,没有话。虽然不知道邢两场火是谁放的但肯定不是建文帝,他才没那么傻,才发过火,晚上就派人去放火,要杀人,一壶毒酒就够了。
可惜别人都不相信他,可见坏事做得多了,就算不是他干的,别人也会认定他是凶手。
陈氏怯怯地问“那么现在京城里是不是很危险今上既然已经发怒,那章家人进京后“卞副使道“章家人是秘密进京又不会进京,应该无妨。来章三奶奶既然已经和女儿团聚了,也差不多该动身北上了。这几日因北面的消息乱糟糟的,城中也有些混乱,趁着按察使司的人无暇他顾,我尽快送你们出城吧。来,这寒冬时节,水路多有不便之处,但你们走陆路又会遇上许多关卡,未免风险太多不如先走水路抵达泉州一带再改走陆路泉州客商云集,对外地人查得不严我已命人准备好两份身份文书,你们带着上路若有人盘查,也好拿来应付一明鸾赶紧道“卞大人,其实我觉得,现在去京城,路程远不,路上还有可能遇到很多危险。我比较倾向于跟母亲先回她娘家吉安,在那里隐居一段时间,等京城局势平息下来,再去京城。您觉得这样好不好从广州去吉安,也方便得多。”
卞副使皱皱眉,想了一会儿,才道“来是无妨的,但去吉安,一路要经过无数关卡,你们未必能混得过去。再,朝廷若真要追究章家,陈家也有可能会被卷进去,吉安未必安全,万一叫熟人认出来,向官府告发,岂不是自投罗卞某已经安排好了,你们尽管放心就是。”
明鸾还想再,却被陈氏按住“就照大人的意思办吧,她孩子家懂得什么您别见怪。”明鸾见她这么,只好乖乖闭了嘴。
卞副使很快就走了,大晚上的,他在只有女眷的家里也不大方便。他一走,明鸾便问陈氏“你为什么要拦着我咱们自己有船,改装了扮作走亲戚的,照咱们当年南下的路反过来走,用不了十天半月就能到吉安,比去京城快多了,只需要卞大人送我们出城,别的事都不用他操心,不是两相便宜的事么”
陈氏却怔怔地看着桌上那瓷坛子不话,沉默半晌地道“总要将你父亲和二伯娘送回去哪怕不去京城,也要将他们送回老家”
明鸾张张口,盯着那瓷坛子“我真不明白他在想什么,如果当初他没走,还跟家里人在一起,现在早就平安脱险了,我们也不会跟租父他们分开”
“这都怨我”陈氏红了眼圈,“若不是我拦着,不让茂升元为他出力”
明鸾打断了她的话“跟你有什么关系他明明可以有更好的选择,是他贪生怕死才揽下了送军粮的差事。你能不能少怨自己几句”
“鸾儿”陈氏猛地转过头来,“他是你父亲,你不能这样”
“就算他是我生身之父,我也要这样”明鸾涨红了脸,“明明知道家里只剩下老弱妇孺,全家人都要依仗他,他还要自私地离开。这样的父亲,休想我对他有半分尊敬”罢扭头就冲回房去了。
明鸾扑到床上,将脸埋在被子里生闷气,只觉得胸口仿佛被什么东西堵住了,满腔的悲愤无法排解出来,塞得她整个人都快要爆炸了。过去记忆中的一幕幕在她脑海中闪过,有章敞教她读书写字的情形,也有章敞对她破口大骂的情景,她一时想起冯兆南带兵闯入南乡侯府时,章敞挡在她与陈氏前面拦住挥刀的士兵,又一时想起当日她接到家书章敞抛下家人去了安南军前,还有方才卞副使他因为害怕,半路上逃跑结果失足摔死林林总总,挤爆了她的脑袋,她对着被子不停地捶头,才恍然惊觉被面上隐隐沾上了水迹,猛地坐起。
陈氏不知几时走了进来,倚在床边,低声道“无论如何,他总是你的父亲,你在我面前倒罢了,往日再不可今日这样的话。死者为大,就当看在看在生育之恩的份上,往后别再怪他了。你再怪他,他也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