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重启矿税(2/4)
“宋朝商税重是不得已而为之。当时宋、金接壤,边境和其他偏远地区征收田赋难度很大,有时候好不容征上来,不等送抵京师就被土匪劫走了,朝廷田赋收入锐减。”
“为了弥补这里的损失,大宋朝廷只能另辟蹊径。”
“首先是向农民加税,为了避免苛捐杂税引起民变,宋朝将强壮者征召入伍,剩下的老弱病残想造反也反不起来,表面上看似没问题,实际却导致了冗兵。”
“其次他们在京师和地方设立了大大小小两千多个商税务(功能等同于税务局),有冗官之弊。”
“商税务制定了各种商税,除了过税和住税外,还有繁杂的课税,包括但不限于米,布、牲畜甚至鸡蛋等物资。老百姓挑着一筐菜进城售卖需要交税,卖完后离开时还要再交一次税。”
“据统计,南宋商税最高时可达十税七,甚至十税八!”
“再加上盐铁官卖带来的高价问题,普通百姓生活十分艰苦。”
“相反,有钱的士绅和商人几乎不受影响,他们可以随时调整商品价格以应对物价变动,这也是士大夫怀念宋朝的原因之一。”
“最终的受害者只有底层百姓。”
“元承宋制,太祖高皇帝深受其害,所以自立国之初就规定凡商税三十取一,过取者以违令论。”
“洪武七年,太祖又下诏免除老百姓自织的布帛,自养的家禽,自种的粮食、菜、果、竹草等税。”
“陛下并非昏君,自不会敢违背当年太祖定下的规矩。”
范景文最后一句话说的十分有水平,看似给拍了崇祯的马屁,实则堵死了崇祯增加商税的路。
崇祯笑着朝范景文点了点头。
他本来就没打算提高商税,所以给了范景文一个认可的表情。
“田赋不能加,商税也不能加,朝廷每年有八百万两的亏空,总得想办法解决吧?”大殿安静下来后,崇祯重新抛出了这个问题。
内阁成员支支吾吾,无话可说。
开源的办法屈指可数,除了加税他们别无他法。
“为了弥补这里的损失,大宋朝廷只能另辟蹊径。”
“首先是向农民加税,为了避免苛捐杂税引起民变,宋朝将强壮者征召入伍,剩下的老弱病残想造反也反不起来,表面上看似没问题,实际却导致了冗兵。”
“其次他们在京师和地方设立了大大小小两千多个商税务(功能等同于税务局),有冗官之弊。”
“商税务制定了各种商税,除了过税和住税外,还有繁杂的课税,包括但不限于米,布、牲畜甚至鸡蛋等物资。老百姓挑着一筐菜进城售卖需要交税,卖完后离开时还要再交一次税。”
“据统计,南宋商税最高时可达十税七,甚至十税八!”
“再加上盐铁官卖带来的高价问题,普通百姓生活十分艰苦。”
“相反,有钱的士绅和商人几乎不受影响,他们可以随时调整商品价格以应对物价变动,这也是士大夫怀念宋朝的原因之一。”
“最终的受害者只有底层百姓。”
“元承宋制,太祖高皇帝深受其害,所以自立国之初就规定凡商税三十取一,过取者以违令论。”
“洪武七年,太祖又下诏免除老百姓自织的布帛,自养的家禽,自种的粮食、菜、果、竹草等税。”
“陛下并非昏君,自不会敢违背当年太祖定下的规矩。”
范景文最后一句话说的十分有水平,看似给拍了崇祯的马屁,实则堵死了崇祯增加商税的路。
崇祯笑着朝范景文点了点头。
他本来就没打算提高商税,所以给了范景文一个认可的表情。
“田赋不能加,商税也不能加,朝廷每年有八百万两的亏空,总得想办法解决吧?”大殿安静下来后,崇祯重新抛出了这个问题。
内阁成员支支吾吾,无话可说。
开源的办法屈指可数,除了加税他们别无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