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宫里都有。

    除了肥肉外,还有石灰水,石碱,盐面,香料,花瓣粉末,竹筒模具以及一口大锅。

    石灰水就不用多说了,之前制作细盐时就没少用。

    石碱又称卤碱,是天然形成的碱,主要成分是碳酸钠。

    自唐代以来,人们发现用石碱洗衣服去污效果特别好,于是开始广泛使用。

    到了宋代,由于石碱洗完的衣服有一种怪味,于是开始在石碱里添加香料。

    《本草纲目》中亦有石碱洗衣服,洗脸洗头发的记载。

    而且记载了产地在山东济宁一带。

    准备好这些东西后,崇祯让人开始试验。

    过程枯燥且无聊。

    先用肥肉熬油,这是成本最高的环节,没有之一。

    其实任何动物的脂肪都可以,只要能熬成油就行。

    二战时NC用的材料是人...

    崇祯当然没有这种惨无人道的想法。

    他选择了大明朝成本最低的肉类:猪肉。

    宋代以前人们喜吃羊肉,不喜吃猪肉,导致猪肉价格十分低廉。

    苏东坡的《炖肉歌》记载: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

    宋代之后的明朝,由于阉割技术的推广,猪肉没了腥臊味,猪肉才登上了王公贵族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