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大楼,三楼会议室。

      考官们集中在一起,对于下午四名考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选。

      “笔试这关,四个人表现得都可圈可点,不过我还是比较看好贺旭庭,笔试试卷,语法结构清晰,逻辑连贯,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其中一名考官拿着贺旭庭的笔试试卷,将试卷中,他认为好的部分圈出来。

      而之前在宋诗诗笔试考场的那位女考官,上前看过贺旭庭的试卷后,却摇头道:“你们可以看看这份试卷,无论是语法结构,还是逻辑思维,都表现得很优异,甚至其中一些银灰的政治暗示和北京信息,她也通过巧妙的翻译,处理得恰到好处。”

      “而且我认为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这位宋同志翻译出来的准确率,是四个人中最高的。”

      大家各执一词,有的说宋诗诗长相太过突出,不适合当外交翻译员。

      那位女考官也不同其他考官争辩,她转头看向坐在最中间,一直沉默不语的谢宥安,问道:“谢同志,你是这次接待外交人员的主要负责人,最终结果还是要你来定夺的。”

      ……

      宋诗诗跟着赵主任到了饭店,见到了赵主任口中的龚总。

      龚总比她想象中的要年轻很多,大约三十来岁的样子,一副文质彬彬的模样。

      “宋同志,久仰大名。”

      龚总起身,礼貌性朝她伸手相握。

      宋诗诗恭敬地伸手,“龚总好。”

      “宋同志,坐,我一直跟老赵说,想找个机会跟你好好聊一聊。”

      龚总对她很热情,坐下后一直问这问那的,还跟她聊他的发家史。

      龚总这人说话风趣,她倒也不会觉得不舒服。

      “对了,我今天请你吃饭,其实还有个事情。我想趁着这个机会,介绍个人给你认识。”菜上得差不多的时候,龚总突然说道。